首页 » » 评论南传佛教上座部及印顺法师 |
◆为什么南传佛教上座部的修行人 不能证得阿含解脱果? |
网友来信: 【您好!您说『例如常常有人想要把打坐中的生灭意识心修成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请问,这样子的颠倒见,众生之苦可以灭除吗?』-这句话要去掉吧?!要不然会引起口水战啊! 圣 严法师过世了,要不然可以写信跟他说,缅甸佛教不表示南传佛教,那只是一部分而已。圣严法师不了解南传佛教。据自己目前所知道,清净道论只有缅甸佛教的帕 奥派系在读这本论,也只有帕奥派系在修这个法门,其他缅甸派系也反对帕奥的禅修法门,因为出了很多疯子,也出了很多头痛已经接近疯掉的禅修者。据以前跟缅 甸比丘学习巴利文的时候,他说缅甸大部分比丘都要学阿毘达摩,因为那是修行的基础,需要参加国家认证的考试,没记错他说有五级考试,非常难考因为都很难, 考过了才能当老师教学生禅修。但马哈希,恰密,班迪达派系就不需要。泰国的所有派系包括城市和森林派系只读阿含经,也有国家认证的考试,有些读过阿含经的 比丘开示时会举出很多佛陀时代的故事,就没有一点清净道论的东西。斯里兰卡有非常原始巴利原文的经典,没问过他们是否有修清净道论。他们的出家人都要学习 原始巴利文经典,他们说跟斯里兰卡文有点接近所以学习对他们来说不会太难。 请 问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论?为何不学习佛陀教导的佛法而要学习大论师或大思想家的论。不是很奇怪吗?难道佛陀所教的佛法不够完整,我们还需要引用什么什么大禅 修者,大论师,大思想家的著作来补充吗?就跟读心理学或哲学一样,每个著名的学者都有自己的学术见解,但到头来都没答案,问题都不能解决。真不了解!好像 我们读书时候,书本很厚,但每年都出版新书,都加了一些谁谁谁的见解,什么什么新事故事件。。。最后书本越加越厚,现在的小孩子更可怜了。。。佛法又不是 要跟潮流跑。。。 有位马来西亚的长老比丘,还有空海法师都这样开示过:河流的河水到了下流就污浊了,我们需要干净的水源就要从源头去取。请问您的看法如何?谢谢!】
【您说『例如常常有人想要把打坐中的生灭意识心修成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请问,这样子的颠倒见,众生之苦可以灭除吗?』-这句话要去掉吧?!要不然会引起口水战啊!】
这 一段话是古今许多修行人下堕的主要原因,如果去掉这段话,说了这么也等于白说,如果说如实语,怕会得罪人,或引来论战,引来许多纷争,那就学我一样,保持 沉默就好,视而不见。毕竟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分身乏术,无法逐一破斥以救渡之。那位论主,我看了他的一些言论,觉得他有很沉重的「包袱」难以 去除。別人叫他少用概念性的用词,而应多用佛法中标準用词作为交流,可是他听不进去。一直探究围绕在「为什为你要决定喝咖啡不喝茶」之类的起心动念;他以为只要不断的去探究念头的起源,就以为这叫做修行、参禅、迈向解脱趣入涅槃之路,其实他们这正是迈向「走火入魔」的歧路。 即便他能探究起心动念,知道为何起了不好的情绪-喜、怒、哀、乐,或生起了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心所,但这都无助於彼等断除「一念无明」之「见惑(见一处住地烦恼)」,也无法证得初果须陀洹。何以故?因 为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或察觉自己的「思惑」所相应的情绪烦恼是如何生起,甚至伏住了烦恼现行,这都无助於少分解脱於「分段生死」的轮回;要知道「思 惑」所相应的烦恼是「钝使」是「修所断烦恼」,而「见惑」是属于「利使」是「见所断烦恼」,两者性质截然不同,所断之先后次序也不相同;可是末法时期,许 多大妄语的愚痴邪师,不知见惑与思惑的内涵,不知「打结」(无明系缚)的过程,自然就不会知道如何「解结」的次第,因此颠倒了解脱道的修学次第,尽落在伏 除「思惑」上面,以伏除思惑烦恼,作为追求开悟明心或取证初果须陀洹之目标。
又问:【请问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论?为何不学习佛陀教导的佛法而要学习大论师或大思想家的论。不是很奇怪吗?难道佛陀所教的佛法不够完整,我们还需要引用什么什么大禅修者,大论师,大思想家的著作来补充吗?】
KC敬答:
北 传阿含系的阿毘达磨论典里面的名相名词,可以令修行人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他里面有很深入的知见可以学习。我们不能因为阿毘达磨只是论不是佛陀的经典,就小 看了论典。论有论的功能,只要是这部论没有错谬,论就有指导学人对于难懂的经文发挥了功效。否则一切读佛经的人多如牛毛,可是有谁证初果呢?又例如泰国上 座部佛教主张读阿含经典而不读论典,可是为什泰国的行者大都不知道「三法印」呢?既不知三法印,又怎么能知道「涅槃寂静法印」呢?即不知三法印,殊不知那 些自称阿罗汉的比丘是怎么证得?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