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佛教史及中文佛教文献呈现锡兰早期佛教发展面貌(二)续

未必都以阿育王子为其建国的始源,如《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例子即以阿育王子法益之辅佐或酋豪为王统成立的始源,[43]然这些文献所要阐明的意思都一样,都要说明于阗的佛教建国王统乃传自阿育王,或与阿育王有关

中文文献及西藏文献所载的于阗建国史或于阗佛教王统成立说,和锡兰文献所载的锡兰佛教王统成立说,在性质上非常相像,都用阿育王子或与阿育王子有关的人物,作为其等与阿育王佛教连接的「桥梁」。譬如,《慈恩传》所载的于阗建国史,就透过无忧王(阿育王)在呾叉始罗国(Taxila)被坏目的太子法益(Kunāla)将于阗佛教与阿育王佛教连接起来。

将自己的佛教王统与阿育王佛教连接的做法,也见於云南文献《白国因由》记载南诏佛教王统成立史的场合,不过,我们在《白国因由》中所见的阿育王子的名字则叫做「骠信苴」。《白国因由》载:

 

一 日,王(阿育王)与师优波多点视其塔,至白国阳南村造塔所,乃问师曰:此国山清水秀有何灵迹?师曰:此处古称灵鹫山,释迦如来为法勇菩萨时,观音为常提 菩萨时,在此修行。王有三子,遂封孟季於邯郸,封仲子骠信苴於白国。王乃昇焰光天告天王曰:乞遣天宫尊而贤者下降白国神助吾(子)镇国助民。遂与师同往碧 溪山入寂焉。贞观二年,天师观星奏曰:西南有王者起。上命访之有细奴罗者出,遂为白国王。[44]

 

古代于阗国及南诏国也将其等的佛教初传及佛教建国王统追溯至阿育王子的原因,无非也是要说明其等的佛教建国王统或佛教转轮王治世法都传自阿育王。[45]用这种方式撰写自己国家的佛教建国王统,最早可能就是出自锡兰,因为锡兰这类记史文献可能在五世纪中、晚期己经出现,而于阗的建国传说最早则见记于七世纪玄奘(600-664)所撰的《大唐西域记》;南诏的传说

 


[43]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二, 页943上「瞿萨旦那国」载:「无忧王太子在呾叉始罗国被抉目已,无忧王怒谴辅佐,迁其豪族,出雪山北居荒谷閒。迁人逐物至此西界,推举酋豪尊立为王。

[44]  谈笑红编,《白国因缘》卷一,《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巴蜀书社出版,1998),页1-2;并见拙作,《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第九章,《南诏、大理的建国信仰》,425-456

[45]  见拙作,《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第九章,《南诏、大理的佛教建国信仰》,页425-456,及第十章,《于阗及敦煌的毗沙门天王信仰》,页457-497


 

P.246

应该更晚,因为许多学者都认为,南诏建国的时间不可能早过七世纪中期。[46]

锡兰之后亚洲其他地区也出现同样的造史模式,说明历史上有许多人都知道锡兰这段阿育王子初传佛教及王统成立说的记载,乃是锡兰大寺派僧人撰造出来的一段「历史」公案;否则这种撰写模式及内容不会一再的出现在历史上,并为亚洲其他国家所运用。于阗及云南文献撰写其等王统成立说及佛教传播史的方法,在行文上也与锡兰的作法相同,都用具有浓厚的神话及传说色彩记载这些事件。因此,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常怀疑这些事件的真实性;特別是,这些事件的真实性都没有史料可以佐证。

譬如,《白国因由》在记述阿育王为南诏祈福的场合即说:「王乃昇焰光天告天王曰:乞遣天宫尊而贤者下降白国神助吾(子)镇国助民。」《大史》在记述阿育王子摩哂陀如何来到楞伽岛的场合也说:摩哂陀长老有大神力,带了四位长老「从这个寺飞腾升空」而来;[47]在说明摩哂陀与天爱帝须见面的场合更具神话意味:摩哂陀先化作一只大角鹿引天爱帝须与其见面。[48]

但这种没有史料依据的神话或传说,却常被锡兰及中外学者视为「史实」,并用作说明锡兰佛教初传及锡兰佛教王统成立说的根据譬如,锡兰学者 Walpola Rahula 就将阿育王子摩哂陀长老来锡兰传教的神话或传说视为史实,并说:佛教传入锡兰乃归功阿育王子摩哂陀。摩哂陀同四位长老同来锡兰。[49]水野弘元也说:「原来,在阿育王时代,他的长子玛希达(古案:摩哂陀)出家为僧,因为他以一位传道使者的身份,率领教团到锡兰,阿育王曾经派遣传道师到印度国内外九个地方去。从那以后,佛教才正式传入锡兰。」[50]平彰川也如此说:「锡兰的佛教是摩哂陀与四位比丘、随行者们来到此岛而开始的。当时的锡兰王是提婆难毗耶帝须(Devānampiya Tissa),他为摩哂陀等人在王都阿孥罗陀普罗(Anurādhapura)建立寺院;后来以大寺发展,成为所谓大寺派的根据地。」[51]

 


[46]  蒋义斌,《南诏的政教关系》,收入蓝吉富等编,《云南大理佛教论文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1),页80-81,蒋氏认为南诏第一位皇帝细奴罗的年代是653-674.

[47]  韩廷杰译,《大史》第十三章,页97-98

[48]  同上第十四章,页99-100

[49]  Walpola Rahula,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 pp. 48-49.

[50]  水野弘元,《佛典成立史》,页49

[51]  平彰川著,庄崑木译本,《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页121-122


 

P.247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将这个缺乏史料佐证的传说视为史实,上面提到的Herman Oldenberg就说:「这些看来都不可信,有许多都是造出来的故事。」将史实与神话或传说混为一谈的治史方法,事实上就是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锡兰学者常遭西方学者批判的原因

锡兰佛教文献的记载除了有阿育王子传入佛教的问题让我们质疑外,我们也注意到,锡兰文献所载的部派佛教发展史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锡兰佛教史及中文佛教文献呈现锡兰早期佛教发展面貌(一)

http://blog.xuite.net/kc4580455923/wretch/2006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