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破斥琅琊阁 |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33 | 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六) 4 |
又,世间之僧赞僧,当如是理解:佛说执断见、常见者皆非佛弟子,是与佛、法、僧共诤者[21],当然不在僧数而无有戒体;若有僧众包庇断常二见的僧众(即使不同流合污,却因覆藏包庇的缘故),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愧,长此以往即会丧失戒体[22]。如是包庇邪见者,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23],即知本非菩萨僧(不具菩萨种姓,见众生犯地狱业[24]而不救护故)、更非声闻僧(没资格,与解脱之道不相应故,未证解脱果故)、亦非凡夫僧(没资格,不具正见、正戒等)、非福田僧(没资格,得须具足四不坏信、无有邪见、赞叹大乘,乃至凡一破戒即行忏悔。然包庇邪见而无惭无悔一处,已无戒体),从上算来皆无出家僧之资格。所以要僧赞僧,也得要他是个僧——也要有如来所说僧宝的条件。既然不属于僧宝,又如何赞扬?此证明释惟护仍在色身是否披上僧衣著眼,落入僧衣崇拜中,属声闻种姓,与大乘法无缘。(待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一)(卷一~卷七)http://www.mzhy.org/20190812-07/ [2] 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五辑:「然后大慧宗杲度很多人,又留下一些法藏,所以他的法脉就一世又一世流传下来。这意思就是说,应该作的事还是法藏,并且同时多度一些人;但不应该不留下法藏,不留下一些典籍内涵而只单单度人。」正智出版社(台北),2016年2月初版三刷。 [3]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二) [4]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三) [5]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三) [6]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六) [7]《佛藏经》卷上〈诸法实相品第1〉:「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大正藏》册15,页783,下10-20。 [8]《贤愚经》卷2〈降六师品第14〉:【佛徐申臂,以手接座,欻有大声,如象鸣吼,应时即有五大神鬼,摧灭挽拽六师高座,金刚密迹捉金刚杵,杵头出火,举拟六师,六师惊怖奔突而走,惭此重辱,投河而死。六师徒类,九亿人众,皆来归佛,求为弟子。佛言:「善来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门。佛为说法,示其法要,漏尽结解,悉得罗汉。】《大正藏》册4,页363,上3-11。 [9]《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5:【王曰:「师论大好,弟子及此诸师普皆信伏,但恐余国小乘外道尚守愚迷,望于曲女城为师作一会,命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示大乘微妙之理,绝其毁谤之心,显师盛德之高,摧其我慢之意。」是日发勅告诸国及义解之徒,集曲女城,观支那国法师之论焉。】《大正藏》册50,页247,中6-13。 [10]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六) [11]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六) [12] 跋热.达瓦才仁暨雪域智库编纂,《西藏与台湾同行: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二十週年纪念册》,雪域出版社,2020年7月初版一刷,页197。 [13]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五) [14]《思益梵天所问经》卷4〈授不退转天子记品第15〉,《大正藏》册15,页58,中28-下2。 [15]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六) [16]〈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宗教语中的汉语成语〉,参见网址:https://kknews.cc/culture/bab5ylo.html(撷取日期:2020/4/22) 《佛教成语汇编》,参见网址:(撷取日期:2020/4/22)https://wenku.baidu.com/view/92457b4e2e3f5727a5e96270.html [17]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四) [18]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五) [1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厌捨品第3〉,《大正藏》册3,页306,中27-下12。 [20]《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有依行品第4〉:「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正藏》册13,页749,下7-14。 [21]《佛藏经》卷上〈诸法实相品第1〉:「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大正藏》册15,页783,下12-18。 [22] 虽然「覆藏他罪」在声闻戒及菩萨戒中都不是重罪,但若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悔,即心中无戒,如是之人也会失去戒体,如《优婆塞戒经》卷7:「毁戒比丘心无惭悔,如是之人皆无戒也。」(《大正藏》册24,页1069,下28-29。) [2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捨,是名僧宝不思议恩。」《大正藏》册3,页299,下25-页300,上16。 [24]《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何等为十?……四者,起于断见;五者,起于常见;六者,起无因见;……九者,起于边见;十者,不知恩报。以是十业得地狱报。」《大正藏》册1,页893,上8-12。 恭录自《正觉电子报》 第151期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