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破斥琅琊阁 |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43 | 真实存在的如来藏常住不灭心体——驳斥琅琊阁「中秋望月」的观点 2 |
并且目前的科技进展都仍是在物质上用功,想要从「物」上了解「心」,对于「心」的研究几乎仍然是摸不着边,例如尚未有任何科学仪器能够测出人类大脑中的感受、情绪或想法,所以要探讨「心」的功能作用、什么是实相心?…等等这一类的问题时,不能一味地认为要能够用种种科学仪器来检验「心」的功能作用,才是合乎科学的,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佛经中佛陀的开示提供了我们正确的方向和作法,佛陀是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实证,才完全了知人体身心的所有功能运作,这是真正合乎生命科学的实际操作实验和探讨。而目前的科学研究仍然只偏重于物质现象的实验,而且发为展也才不过是数百年的时程而已,科学实验仍然是不断地从尝试错误中学习改进的过程中;末学透过老师善知识的佛法教导、直接信受佛陀的实际操作结论,正确的观行体验,自己可以亲身证明佛陀的教导是非常合乎真正的科学精神的,确实是可以改善身心的种种烦恼痛苦,使人可以逐步的往成佛之路迈进,学习成就像佛那样完美的至真、至善境界,证明阿赖耶识是可以现观的。
诚实师兄能够写出「中秋望月」这样的文章,代表他的世间逻辑思辨力是很强的,又能够引用神经解剖学的医学看法,来强化他的论述,这些都足以证明诚实师兄是一位具有很好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是高级知识分子,并且是世间智者;只是,佛法是世出世间法,是远远超越世间法的,无法以世间逻辑和世俗智能来模拟、想象、和推论。佛法的修证必须要跟随真正的大善知识学习、以恭敬心求法,实修实证,还要有佛菩萨的护佑加持,才稍有可能明心开悟。末学推测:诚实师兄很可能没有一步一脚印的作无相拜佛功夫,也没有很踏实的观行五阴十八界,更没有在打禅三时彻底弄懂“如来藏是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的心体”这一个根本知见,私心里也不认同“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了别六尘”,基本上就是否认了「第八识恒而不审」这一根本知见,因此虽然是因为和善知识的善缘而知道了密意,却无法真正弄清楚和体验到:「八识有其各自不同的体性、相貌、和功能作用,不相混滥」,悟后久了便无法记忆而忘失了,对于八识之间如何相互和合运作,也一直无法现观,心中一直存有疑惑,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个人不反对诚实师兄出面写忏悔文。
(二) 确实有「内相分、外相分、内六入、外六入」等名相的事实内涵,可让学人闻思观行体验,并且是「断我见」的重要观行内容基础
如上所说,目前的科学研究仍然不清楚:大脑的视觉区如何将电化学讯号转化成影像?而诚实师兄在「中秋望月」文中,举出的陆正元老师和许正翰老师的说法为例,认为正觉的说法错误:
(1) 陆正元老师在《邪箭呓语--第四章第一节第二目》说: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相对于六识能见的自性名为见分,此六尘则名为相分,相分又有内、外之分。外相分为如来藏藉四大所成之五色根所接触,而有与扶尘根相对应之外五尘及外法尘,此即为外六入;内相分则是如来藏将所接触之外六尘,转成电化学讯号透过感觉神经传送至五胜义根之头脑中,再由如来藏将这些讯号于头脑胜义根中变现成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内相分,以及其上所显现之法尘,此即为内六入。其后再由意根之作意,而由如来藏出生前六识之部分或全部来加以了别内相分六尘境。
(2) 许正翰老师在正觉影音视频【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46集(识之见分与相分--二)】说:我们能见色、闻声,乃至知法的整个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眼根所摄取领纳的外相分,在眼珠内视网膜的影像是呈现倒立的,眼球接触外色尘时,如来藏便将它转换成非倒立的内相分似色相。内相分现起的时候,因为末那—我们的意根—触内相分色尘而起了了别之作意,眼识见分便随内相分而起,能够辨别青黄赤白等显色。
末学完全认同上述两位老师的说法,完全符合末学所了解的唯识正义和目前的医学研究,也弥补了医学研究中许多未知的生命现象。可是诚实师兄却以琅琊阁的论点[3]来否定正觉对于「内六入、外六入」正确且详实的解说[4],底下末学将正觉的观点和琅琊阁的说法并列陈述,并作辩正说明。
正觉的观点:首先引用世尊的圣教《长阿含经》卷8:「又,诸比丘!如来说六正法,谓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复有六法,谓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复有六法,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5],依据上述经文,「外六入」是指身体外的六尘透过五色根的扶尘根与意根进入身体内,外六尘是物质色法,「外六尘」、「外相分」、「外相」这三种名相指的都是同一种事实内涵;如来藏借着五色根将所接触之外六尘,转成电化学讯号透过感觉神经传送至大脑中的五胜义根,再由如来藏将这些讯号于大脑胜义根中变现成色、声、香、味、触等内五尘相分,以及其上所显现之法尘,这就是「内六入」,之后再由意根触法尘,才能有前六识的生起,意根是心,内相分法尘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心法,似色非色;相对于外六尘、外六入是物质色法,内六尘、内六入则是似色非色的心法,同样地,「内六尘」、「内相分」、「内相」这三种名相指的也都是同一种事实内涵,世尊的圣言教说有「外六入」和「内六入」,这是依五阴身外六尘或是身内六尘而说的,而有「内、外」之分,也是随顺一般人的认知而说,合乎科学医理的研究,更是合乎唯识正理,完全符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正确说明,合情合理合「法」。平实导师在书中特别强调:「其实一切有情的六识心、觉知心,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因为不知这个事实,所以把外六尘执着为自己亲身接触的法,就认为外六尘实有。若能确认自己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所接触到的一向都是自心如来藏变现的内相分六尘,就能确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了。但这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只有菩萨随佛修学而证以后,才可能确认的;所以二乘圣人执着外法实有,菩萨则认为众生所认知的外法,其实都只是自心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所以就从外法不曾被自己所触知的事实,而说外法非实有。」(p. 266)不但符合世尊的圣教,也符合眼科医学上的事实。
琅琊阁的说法:1「外六入」是指六尘,「内六入」是指六根—五根加意根。前五根是指「净色根」,不是眼睛可以看见的扶尘根(又名浮尘根)。所谓「根」,是识生起的主要「增上缘」,扶尘根没有发识的功能。「六入」整体指的是五尘接触五净色根、法尘接触意根而生起觉知的过程,并无「内、外的接触」之分。「六尘」就是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眼根所触的就是色尘,乃至意根所触的就是法尘,「尘」没有内、外之分。
辩正:1「外六入」和「内六入」是佛金口所说,如果「外六入」只是指六尘,而不进一步区分外六尘、内六尘,如果「内六入」只是指六根,而不进一步区分五扶尘根、五胜义根,那佛世尊为何要说有「外六入」和「内六入」?为何要有「内、外」之分?很明确地,正觉的说法才能正确地解释为何会有唯识「一物四境」的说法:「天见水为琉璃,人见水为清水,鬼见水为脓血,鱼见水为窟宅。」又以诚实师兄所举天上的弦月为例,不同人看到月亮会有不同的的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小时候,听信这样的传说:「手指月亮会被割耳朵」,看到月亮时会有恐怖害怕的感觉,同样的弦月外色尘,其上的内法尘又都不同;「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则是另一类声尘的例子,在在都说明有「内六尘」和「外六尘」不同的事实,不是琅琊阁随便的一句「违背唯识无境正义」,就可以任意否定的。
琅琊阁的说法:2没有正觉发明的「内相分、外相分」,因为月亮、月光、眼球、眼球视网膜上的月亮影像、大脑等,通通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有根身、器世界、种子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这些法通通都在阿赖耶识里面,没有在阿赖耶识之外!它们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它们都在同一个地方,即:都在阿赖耶识里。既然都在同一个地方,怎么会分成内相分、外相分?
辩正:2「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大家都认同,这句话有「内、外」二种涵意:就外部来说,山河大地器世间,都是由许多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所共同创造的,这个是佛法唯识的共同看法;就个人五阴内部的来说,各自的阿赖耶识能够将身外的外六尘物质色法变现为似色质的内六尘心法,使得非物质的前六识心能够接触了别,外六尘物质色法与内六尘心法是不同的,众生都误以为有真实的外色法被自己所接触到,都不知道自己从未碰触到外色法,都是从身内六识觉知心的影像来想象有真实的外六尘,众生不知「内六尘」和「外六尘」的不同差别,这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非常有必要分别清楚「外六尘」和「内六尘」的不同。
「相分」当然是相对于前六识的「见分」而说,将前六识「见分」所接触的「内六尘」施设为「内相分」,依据事实言说表义,让读者可以明白,请问这样有何不妥?相对于「内六尘相分」,将五阴身外的「外六尘」施设为「外相分」,表义清楚,合情合理,你我都知道正觉所说的「内相分、外相分」所指涉的事情是什么;反观诚实师兄所说:「这些法通通都在阿赖耶识里面,没有在阿赖耶识之外!它们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它们都在同一个地方,即:都在阿赖耶识里。既然都在同一个地方,怎么会分成内相分、外相分?」,末学真的是不知道诚实师兄的意思是甚么,这样说可以教导众生明白五阴身内的「内六尘」和五阴身外的「外六尘」有何不同吗?还是只是为反对正觉所施设的「内相分、外相分」名相而已?阿赖耶识变现「外、内六尘」,但从不了别六尘 (第八识恒而不审),了别「内六尘相分」是前六识的功能;前六识无法触「外六尘」,阿赖耶识不了别「内六尘」,正觉依前六识「见分」的了别功能将五阴身「内外的六尘」施设为「内相分、外相分」,完全合于唯识义学,并无任何不妥!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