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54 | 平实导师的慈悲(十九):为众生证明第八识是常住法 2

这段的白话文,正才老师开示:【这意思是说,然而像这样的阿罗汉断除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的烦恼障粗重烦恼的缘故,由于是究竟断尽阿赖耶性的现行的缘故,不再向内执藏阿赖耶识心体的种种无漏有为功德作为七转识的自内我的功德,由于这个缘故而说「永失阿赖耶名」,永远弃舍了阿赖耶的名字,而方便说为「舍阿赖耶识」,并不是舍掉一切位中的第八识心体;因为不可能说「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后就没有第八识心体执持异熟法种」,如果成为阿罗汉以后就真的没有第八异熟识执持一切种子的话,那么阿罗汉应该在成为阿罗汉的时候就应该立刻进入无余涅盘了,世间就不可能会有阿罗汉住世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035集,第八识体性略说(),由正才老师开示。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807-a21_035

 

琅琊阁引用《瑜伽师地论》中一段开示说阿赖耶识会永灭尽,其实还是误会了论文中的意思,《瑜伽师地论》卷13:「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盘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CBETA, T30, no. 1579, p. 345, a13-16)


真正的无心地的意思是说第八识中的「凡夫性的阿赖耶性」也灭尽了,只剩下第八识改名「异熟识」独存,此中七转识都灭尽了,没有三界的心,因此是无心地。就如同《成唯识论》中说的灭阿赖耶名,非舍第八识体。因为经文中说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而且如来藏是常住的。


我们来看平实导师的开示。平实导师在《真假开悟》一书中开示:

【亦如《瑜伽师地论》中说「灭阿赖耶识」者:「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盘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种子之染污性永灭,改名异熟识,名为阿赖耶识永灭,非是灭除阿赖耶识心体);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此段根本论中的真实义是说:如果是从第一义谛的建立上面来说的话,那就只能说「在无余涅盘位的法界中,才是真正的无心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无余涅盘法界中的时候,阿赖耶识的体性也是已经永灭的缘故。也就是说,在无余涅盘位时,只剩下第八异熟识存在,连阿赖耶识也已经永灭而不存在了,也没有七转识存在了,八识心王都灭了,只剩下第八异熟识离见闻觉知,这才是真正的无心位。但是这种境界中所说的无心地,是说无世间心、无三界心,而不是真正的完全无心,因为还有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而独存的缘故。至于其余的五种无心位,那都是依二乘菩提所作的方便说,不是依第一义谛而建立的究竟说;因为在眠熟位与闷绝位中,只是灭了意识心,还有意根末那识继续具足的存在运作故;因为在正死位中,意根还是具足存在运作的缘故;因为无想定、无想天中,只是意识断了,意根还是完整的继续存在及运作故;因为在灭尽定中,意识断了,意根也只是少分功能断了而已,还是有遍行心所法的触、作意、思等三种心所法在运作;而前四位中,也都还有阿赖耶识心存在运作;在后一位中还有意根伴随异熟识在运作,所以都还不是真正的无心位。由于这些缘故,依大乘第一义谛的正理,而说唯有无余涅盘位才是真正的无心位,已无世间众生心故,已无三界心故。是故,对于这一段弥勒尊佛的根本论中的意思,亦不可依语文表义而误会「阿赖耶识永灭」的真正意涵;当依于义而不依于语,否则不免三世佛怨也!三世佛怨则尚事小,若因文字障、无明障而依语不依义,加以私心作遂而谤第八识心体为生灭法、为妄心,则成诽谤三乘正法根本法体的最重罪,未来无量世中将如何自处?思之诚可怜悯!

《瑜伽师地论》这一段论文里面说「灭阿赖耶识」,这是从第一义建立的立场上来说的。如何解释呢?「第一义建立」──第一义即实相法的般若──第一义的建立是说:只有在无余依涅盘里才叫作无心地。这无心地的意思怎么说呢?因为在无余依涅盘里,「阿赖耶识亦永灭故」。请注意!读论时不能依语而不依于义。弥勒尊佛这一段论文中的意思,是指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的种子永灭,改名为异熟识,叫作「阿赖耶识永灭」。这一段,他们否定阿赖耶识的人漏掉而未列举出来,现在我帮他们列举出来。


无余依涅盘里只剩下阿赖耶识,已经改名叫异熟识,所以称为「阿赖耶识永灭」;阿赖耶识永灭,亦无七识心存在,所以名为真正的无心地,因为凡夫地的八识心王都灭尽了。但是论文中的「所余诸位」一句,意思是说,在这一个无余依涅盘以外的所有无心境界里,也就是二乘圣人所说的五种无心位,就是说二无心定、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中,转识灭了,也就是六识心灭了,那就叫作「转识灭」;因为转识已经灭了,所以依二乘菩提而称作无心地;因为二乘菩提通常只说到第六识的缘故,所以六识都灭了就叫作无心地。


因此,论文解释云:「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于无余涅盘位以外的其余五位中,也就是说,在二无心定中──灭尽定及无想定中──前六识都不存在了,所以叫作无心定;这是依二乘菩提而方便说为无心定,但不是真正的无心定;因为二乘法中只说解脱道,所以只说六识心为识蕴,不像大乘法中将意根也含摄在识蕴内,所以说六识灭了就是无心地。在二乘菩提中,不解说意根及第八识,不解说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在二乘经典的四阿含诸经中,凡是说到第七八识心体时候,都是一句话就带过去了,通常不加以解说;所以,二无心定加上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成为五无心位,而以此闷绝等五位中说为无心地,但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的,这五位其实仍然不是真正的无心地。


若从第一义谛的建立来说,真正的无心地,是必须七转识都灭尽才算数,并且还要把阿赖耶识的体性灭尽,成为只剩下异熟性,名为灭阿赖耶识;这样把凡夫地的八识都灭尽了,才算是无心地。这是什么阶段、什么境界呢?这是说,在大乘法中,只有无余涅盘才是真正的无心地!因为十八界都灭尽了,七转识与六尘都灭尽了,阿赖耶识的识性也灭尽了,八识心王都灭尽了,只剩下改名为异熟识的如来藏存在,而如来藏又是一向离三界六尘的见闻觉知,这样才叫作真正的无心地,才是第一义谛中的无心地;在二乘法中方便而说的无心地,还有意根存在不灭、不断,并非真正的无心地;因为还有一个意根存在三界法尘中运作的缘故,还在三界境界中,所以不能说是真正的无心地。大乘法中所说的无心地,连意根都灭了,剩下的第八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独存,而又不与外内六尘相应,这才是大乘法中所说的无心地,这就是无余涅盘的境界;在大乘这样的无心地的境界中,才叫作「灭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心体不在了吗?不是!祂还是在!仍然未灭!但因为祂已经改名叫异熟识了,所以叫作「灭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不再存在了」,只有异熟识存在,这就是大乘法中所说真正的无心地。】(此段引用自平实导师所著《真假开悟》一书: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29/Book1029.htm)


你开悟明心证得第八识后,就会像六祖大师那样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然后转依如来藏就会越来越解脱!


琅琊阁有空的话应该把师父写的《真假开悟》重新看过一遍!


以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