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风无言老师 与大乘绝缘的人还会以第三个手法来破坏大乘法,就是最后阶段再次回归他毁谤的前提「大乘非佛说」,直接毁谤所论及的大乘经非 佛所说。当某部经典的法义对他的主张造成妨碍(影响到他扭曲法义),他对此又束手无策时,为了继续误导众生,他干脆说这部经不是 如来所说(而是佛教后期的著作,即主张这部经是后人编写的伪经、非是真经),欲令辩论无法再进行;虽然难可一转其论辨上的颓势,然在这末法时代,有时这诬谤说反而更具杀伤力。(这看似是其无计可施的下下策,不便每次谈论法义时都拿出来用,但在情况对他不利、在他哑口无言时,便可祭出这一招:直接明说、暗示「这部大乘经非佛所说」,丝毫不知、不信将来果报之严峻,唯在意是否可达到其个人目的与利益。)琅琊阁深受释印顺着作的启发,自然学会了这第三个手法。(然而释印顺是破坏正法的人物,他的诸等手法在运用上很是精细高明;而琅琊阁使出来时就非常粗糙难看。若是像琅琊阁这样的人写文章破斥大乘法,反而都会冷不防遭到释印顺的修理,因为释印顺对他人攻讦大乘法时,基本态度是修理他,以建立印顺自己的绝对权威。至于释印顺精巧的手法后面再谈。) 例如琅琊阁无法依文解义来扭曲《菩萨璎珞本业经》开示的「般若正观现在前是七住不退」1 时,他先找出学术界说法来毁谤这经典可能是疑伪经,以回避经文辨正。等找到他有方便可扭曲义理的经文时,他再作相关说明(然此「般若正观现在前即是七住不退」的正说,他始终很难以粗劣手法来辩解)。 又如《楞伽经》三个译本皆直接说明大乘明心的标的第八识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经文清楚说明「如来藏名识藏」2、「如来藏名藏识」3、「阿梨耶识名如来藏」4(文句直接了当,任何人用尽心思依文解义、作任何扭曲,也很难改变这字面的意思),琅琊阁无从曲解,剩下的选择就是毁谤此经,因此他采取这破坏大乘法的第三个手法(因为他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了),直接毁谤《楞伽经》是「后期糅杂如来藏与唯识两个体系的经典」5(这「后期」意指这部经是后期佛教的人们自行编纂出来,非如初期经典为 佛所说),然而所谓初期经典、后期经典等说法,只是一分佛教学者如印顺等人的臆度之说,不等于佛教的历史事实。琅琊阁食印顺涕唾,同样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强行切割说为二个法,以回归其毁谤大乘法的起点来作终结,此举将其断善根阐提种性显露无遗(即无法置辩时,就明说、暗示这部经典非 佛所说,等同于否定经文,以此回避经文上的义理辨正)。 当师父 平实导师已在许多著作中不断阐明「唯一实相—法界实相心—必然存在」之理、「如来是由行菩萨道成就而非二乘阿罗汉可成」、「如来化度因缘圆满(说完前后三转法轮诸经)后才示现灭度」,以及举示释印顺依文解义、断章取义、断句取义而误导众生和毁谤圣教,凡诸种种都令任何学术人(过去、现在、未来皆同)无可回应,智慧远不如印顺的琅琊阁自是无能置辩;然他自大的慢心是魔眷属可资利用之处,因此他就不自量力地采行上述三种手法来抵制善知识(他不信三转法轮经典皆是 佛所开示同一法味之至教,所以想的只是这一生能否达到推翻善知识的目的,从无在乎这谤三宝业行的后果),而他也绝对不信 如来是亲证无上无容最极究竟法的大师(他心中毕竟还是有疑,因为 如来所说与他信受的释印顺所说截然不同)。 第二目大乘经是一整体,若毁谤一部经,即同毁谤一切经 假使今天琅琊阁公开澄清:「我也有信受的大乘经典,我并非否定所有的大乘经都非佛所说。」可是这话本身并无意义,因为他(以及一切的谤法者)从来没弄清楚:如来开演的大乘法是一体不可切割的,各经典的真实义法同一味,三转法轮经典也是相互关联而无矛盾的。当有人否定了一部大乘经时,即代表他对其他大乘经也是存疑的。当琅琊阁诬谤中国大乘禅宗印信的《楞伽经》为「后期糅杂两种体系的经典」时,即明确表白他「大乘非佛说」的立场,也代表他质疑禅宗所有祖师的开悟都是错悟;纵使琅琊阁再行辩解「我只是『质疑』几部经而已」,毕竟也无可改于这事实。只为了一时得意,却不顾后世果报流转,良可叹也。 纵使琅琊阁现在改口说他终于信受《楞伽经》了,那他就应接受《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等各译本所举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梨耶识是如来藏(阿梨耶识是阿赖耶识的别译)、藏识是阿赖耶识(藏即阿赖耶)、藏识是真如」之正义,并亲自向师父 平实导师忏悔自身毁谤三宝之罪业,不再毁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心才是。(其他以佛学研究为职业的学术人,愚痴中多少还有点不得已,因为其于正法无有胜解,必然只能跟从学术界之主流观点,而且他们仍会恐惧被正觉教团破斥,然而无惭无愧的琅琊阁呢?) 如来悲悯如是谤法者,以大乘真谛非其无始来的微薄善根福德所能堪受(更难以转依自心真如),故 如来于大乘经中一而再、再而三,反覆耳提面命:莫要毁谤大乘,莫以世间之可思可议法来臆想、来思惟所听闻之不可思议的大乘法。如来告诫:毁谤大乘者有极其严重的果报—无数劫遍历十方世界阿鼻地狱,再入畜生道、饿鬼道受无数劫生死,终于回到人道中还要五百世盲聋瘖哑受诸残缺;且再值遇大乘法时,将更重复这毁谤及下堕受报的历程(如〈楔子之章〉所引)。 古人心地质朴,读到大乘经中 如来每每恳切叮咛切勿毁谤大乘时,应会纳闷的想:「真有学佛人会来毁谤大乘吗?」当初笔者曾在恭读经论时生起淡淡的念头:世尊可能不必再三于经中告诫大众这毁谤大乘的严重果报吧?(当时笔者真愚痴!)若依常理说:第一,若有人不信大乘,那他何苦花时间来读大乘经呢?自然他不知 如来对他的教诫。第二,不信大乘者,默默坚持自身信念即是,又何必唯恐人不知地公开评议大乘法?他又不是对大乘法深恶痛绝,何须如此?第三,经典已说毁谤大乘果报极其惨烈,不信便罢,何必以身试法来毁谤大乘,将未来无量世孤注一掷呢?第四,毁谤大乘法此事本身毕竟无有现世利益可得,谁会要来毁谤大乘呢(除非是外道)?然笔者后来发现世上真的有人如脱缰野马般,不顾 如来告诫,执意诋毁大乘法。现再依这四点而论:第一,他虽不信大乘法,然他因无明业障等而要破法,所以会来读大乘经。第二,他受了魔王、魔民指使及误导,以破坏 如来正法为职志,因此于破大乘法不肯善罢甘休。第三,他受魔王的影响超乎世间人想象,因此对大乘经预警的果报全无信受(受报时才会大感不妙,只是为时晚矣)。第四,当他看到大乘法遭受破坏时,心中十分欢喜,这是他生命中的最重要任务(远胜其他现世利益)。因此能奈如是者何?所以,如来悲悯是人,于大乘经中一再告诫莫毁谤大乘法,愿这些破法者可得熏入八识田中,期待他们能懂得反省、忏悔改正,清净宿昔所熏之邪见,否则于未来无量世受恶报毕,于出离三恶道后仍会再因谤法而重堕三涂。〔编案:如若宿世谤法恶习种子未忏悔除灭者,回到人间后听闻第一义谛法时仍不会信受,禀于旧习又复谤佛、谤法而堕地狱,如是展转不已难可出离,如《佛藏经》〈往古品〉说苦岸比丘等人历九十九亿尊佛所仍不得顺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