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诚,原名傅瑞林,出生于佛法家庭,祖母与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初中辍学,16岁少年出家,18岁语文差两分惊险考入中国佛学院。于其骚扰女尼的简讯中,直白了当地询问对方:「可以抚摸你的乳房吗?」、「下体湿了没?」、「喜欢口交吗?」甚至命令女尼给他写一篇八百字的做爱感受的小黄文。 色情简讯原本是可以一语带过的,怕脏了诸位的眼睛,末学无意于冒犯诸位清净的看官们。然而,只有各位俗家、出家网友都看过了,才会感受到那种强烈震撼!即便是已婚在家人,这样的淫言秽语在夫妻之间都很难说出口,更难以发送给不是自己的伴侣、并且也没有那么熟悉的异性,何况对方还是剃头着僧袍的女尼。所以,本版使用淫不知耻来形容学诚大喇嘛。 淫欲到这种程度,已经不属于人类的正常生理欲望! 一个佛法家庭出生的比丘,借用政治术语那叫做根红苗正,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退变成为淫不知耻?又从比丘变成大喇嘛? 如果没有学习《广论》,如果没有接受达赖、作古的日常和宗喀巴、莲花生大湿们的男女交合邪淫双修的误导,他会成为一个同时给六位女尼弟子发送色情简讯和性侵犯的罪犯吗? 也许您不曾读过二部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与《密宗道次第广论》,末学会附于文后。 作者贤醒,应是化名,寓意醒来,作为曾经在释学诚身边的得意弟子,其著作《学诚帝国》揭露学诚如何透过追随达赖、日常学习《广论》,鼓动和利用高学历年轻人出家效力与造神,并在日常之福智团体协助下复制其模式,架构起学诚帝国的历程。 借由转载释贤醒之著作——《学诚帝国》, 愿所有沉迷《广论》、密宗喇嘛教的众生都能够从睡梦中醒来!  一、帝国历史 01.傅瑞林 1966年八月十九日(农历),傅瑞林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出生。 1974年至1979年,就读于仙游赖店中心小学。 1979年至1982年,就读于仙游县华侨中学。 02.拜入释门 1982年,傅瑞林初中辍学,并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莆田广化寺拜见圆拙老法师,欲剃度出家。 此时的圆拙老法师已不再收徒,便介绍给定居印度尼西亚的定海和尚为傅瑞林剃度,并为其取法号:学诚。 这一年,学诚16岁。 03.赴京求学 1983年,圆拙老法师同普雨法师、妙湛法师创办福建佛学院,少年学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预科班学习。 1984年,学诚年满18周岁,报考北京的中国佛学院,在当时,佛学院要求语文和佛学都及格才能录取,虽然学诚语文差两分才及格,但因为他来自道风严谨的广化寺,便被破格录取。 于是,学诚来到了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北京。 中国佛学院开办在北京西城区法源寺内,身处闹市,来自各地的前来求学的学僧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混日子的学僧。出家于传统丛林的学诚似乎不太适应这种生活,他写信告诉圆拙老法师,说这里的风气太乱,希望可以回去学习。圆拙老法师回信告诉他:“别人是别人,你应该认真修学。”学诚便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在校期间,学诚每日持诵大悲咒108遍,认真学习佛法,也得到了时任中国佛学院院长朴老的关注。 朴老自恢复宗教政策后,为佛教尽心尽力,除了在被打砸的废墟里复建寺庙,更是关心佛教僧才的培养。不光学诚,那时的很多年轻学僧都感受过朴老的慈悲心肠。 就这样,由乡下来到首都北京的学诚,慢慢开阔了眼见,特别是身边几乎汇集了当时全国的高僧大德,让学诚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萌生了一些念头。 1988年,学诚本科毕业,并考入研究生班。 同年在四川文殊院清定法师处得受三坛大戒,由沙弥变成了比丘。 04.少年方丈 1989年,广化寺毅然方丈退居,且不再连任,在推选新任方丈的时候,毅然法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寺院修复,以学诚是莆田本地人,而且还是海外印度尼西亚分脉的弟子,如果让学诚做方丈,有利于寺院发展为由,强行推选时年23岁的学诚做方丈,为此还专门说服朴老支持,并为学诚的研究生开绿灯,允许他在寺内自学。 而已在北京见过大世面的少年学诚,不顾圆拙老法师的阻拦,没有拒绝毅然法师的推选。无奈的老法师只能指着毅然法师的鼻子骂他是为了报复广化寺才选择学诚的,极其失望的老法师便离开了他亲手恢复建设的广化寺,不再居住。 升座方丈后的学诚,不愧是在北京接触过众多高僧大德、权贵名流的人,社交应酬这一套人情世故学得有模有样。 这一年,学诚23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学历最高的重点寺庙方丈。 1990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朴老到广化寺视察,妙湛老法师、毅然法师、学诚陪同,看到莆田广化寺道风俨然,非常感慨,写下诗句:“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威仪秩序斋堂里,粒米当思大众恩。律己其志刚,接物其气柔;学修不出门,声教及遐陬;如何办道场,傥于此间求。(求)毅然法师教 庚午季秋广化寺参拜后作。” 不久,广化寺被评为“全国汉传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中佛协号召全国丛林僧人到广化寺参学。 05.青云直上 1993年,在当时僧才奇缺、老一辈接连往生的情况下,学诚由于来自道风严谨的广化寺,而且还完成中国佛学院硕士学业(没有硕士学位),于是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这一年,学诚27岁。 1995年,学诚身为莆田广化寺的方丈,被选为福建佛学院院长,而他之前则是福建佛学院的副院长。 福建佛学院即办在学诚所住持的广化寺内。 1996年,为了改变寺院滥传戒、滥收徒、滥挂单等恶习,同时也为了落实夏天召开的教制工作会议,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选择处于佛教大省、全国“三大样板丛林”的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举行108天规范传戒法会。法会全名为“中国佛教协会暨莆田广化寺规范传戒法会”。 为此,中国佛教协会特意礼请了德高望重的茗山长老、一诚长老以及传印长老作为三师,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礼请大德作为尊证。 这次传戒法会由中佛协发起主办,莆田广化寺承办。 1997年,圆拙老法师逝世,学诚身上的枷锁仿佛被解开了,他终于要获得自由了。 1998年1月,学诚当选福建省第八届政协常委。 同年,时任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的界诠法师不愿再连任,无奈的福建省佛教界长老们只能考虑其他人选,而简历干净的学诚钻了这个空位子,当选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 这一年,学诚32岁。 06.求法凤山 随着九十年代寺内诸多老法师的往生,辈分低、无实权、过于年轻而受人轻视的学诚,逐渐有了一些话语权。 而在北京接触过众多长老、权贵的学诚并不满足,他想要摆脱这些人的影响,他想要做一个真正的方丈。 学诚不仅在福建佛学院亲自带课,还热衷于接法,比如学诚就曾被来自“五明佛学院”的晋美彭措传破瓦法。 此外,学诚负责广化寺流通处时,十分相应一位来自台湾的日常法师所宣讲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当时正值“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来往密切的时候,学诚便花大力气托人从台湾将完整的录音磁带运进海关,并大力印刷此书。 1995年,台湾的日常法师来到广化寺参访,学诚听闻他所创立的“福智”团体事业做得非常红火,便与日常法师结上了法缘,向他表达了自己对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希求心。
日常法师是十分受D赖重用的弟子,此次带着上师的叮嘱,来到大陆发展信徒,弘扬《广论》,又怎么会拒绝一个主动送上门的年轻方丈呢?而且还是大陆“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广化寺方丈。 两人各有所谋,一个为了发展大陆信徒,一个是为了引进台湾“福智”团体先进经验,帮助自己摆脱寺里那些人的影响。 此后,学诚开始了求法的道路,趁着两岸来往密切之际,打着交流参访的旗子,利用福建佛学院寒暑假期间,经常去台湾日常法师处凤山寺学习。 07.凤山之主 日常法师,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人(今上海市崇明区),1949年因避战乱随叔父到台湾,曾就读于台湾成功大学。37岁出家,46岁开始学习并弘传《菩提道次第广论》。1986年,58岁的日常法师去了印度达隆色拉(达兰萨拉)辩经学院求法,并在此地皈依了流亡在外的D赖喇嘛,日常法师的根本依止上师即是D赖。1986年及 1987年,日常法师每年都会独自前往印度求法三个月,而D赖对热衷于弘法的日常法师非常看重,希望他回去后大力弘扬《广论》。 1986年,日常法师住持台湾新竹县福智寺、凤山寺,并创建“福智”佛学院,积极去各地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 1992年,创办“福智”团体,成立比丘、比丘尼僧团。 在随后的几年里,“福智”团体通过举办夏令营、学校、慈善,还有基督教“家庭聚会”式学佛小组,迅速扩大规模。 由于《广论》系统、次第的特点,吸引了大量高知学佛,加上创始人日常法师具有理工大学的背景,其发展的弟子多有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 而学诚正是看重了这点,他无比渴望能够学习到“福智”团体的创业经验。 其实,“福智”团体所开办的《广论》学习班无非是效仿基督教传教、直销等模式而已。 《广论》学习班,每周一次共学,按行业或相应的圈子分班,由学员在周边圈子“拉人头”,组成一个学习班,相同的经历、教育背景,再加上宗教的因素,让这群人愈来愈依赖“福智”团体。 此外,“福智”学员只学习师父(即日常法师)的开示、语录,基本不学习体系外的内容,实践《广论》中的依师法类,以及“观功念恩”法门,由此向社会大众推广。 而“福智”团体在部分地区有自己的中、小学校,学生基本都是“福智”学员的子弟,影响很大。 08.借鸡生蛋 2000年,五一法会期间,日常法师再次来到广化寺,学诚安排僧众从山门排班,以隆重的仪式将日常法师迎请入寺。 随后,学诚私下与日常法师达成了协议,将广化寺作为大陆弘扬《广论》的根据地,由“福智”团体上座法师指导。 日常法师希望借助广化寺来发展信徒,完成上师D赖的要求,而学诚何尝不是希望借助“福智”团体成熟的经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 5月21日,朴老离世。这一年,学诚34岁。面对众多长辈为了佛教发展,帮他铺好的路,已经做了十一年方丈的学诚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些年他逐渐在寺内有了话语权,培养的亲信也慢慢成长了起来,学诚离他的梦越来越近,他恍然间看到了年少时在北京读书所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他终于也快要做真正的大和尚了。 2001年初,日常法师派其弟子梵因法师、如亨法师常住广化寺,成立了广化寺常住《广论》班。 梵因法师是总负责人,“福智”僧团的其他执事法师也轮流被派到莆田广化寺,对广化寺和福建佛学院进行全面的指导、教学以及管理。 来自台湾的法师沿用“福智”僧团比较成熟的团队管理经验和理念,在广化寺培训僧众骨干,学诚要求广化寺和福建佛学院的执事法师多亲近台湾“福智”僧团的法师,多向他们学习和请教。学诚自己也会去常住《广论》班旁听学习。 至此,台湾“福智”僧团已然成为了广化寺的中枢,学诚也初步尝试将广化寺的传统丛林制度慢慢转化为“福智”团体模式,并准备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建立起属于他的帝国。 09.众贤云集 其实在此之前,日常法师早已派他的得意弟子李衍忠居士到北京开办《广论》研讨班,发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高材生参加《广论》学习,并尝试向全国推广。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世界格局极其动荡的时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也刚从十年浩劫的影响中走出来,改革开放,很多人下海经商,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流动多,而很多知识分子除了气功热外,更想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栖身之所。 90年代初,李衍忠来到北京,结识了北航的年轻教师程某,程某即是后来“福智”团体在大陆的总代理。程某发起建立了“北航广论研讨班”,随后他们在高校圈推广,“清华大学广论研讨班”“北京大学广论研讨班”由此产生。 由于《广论》看起来系统全面、次第分明,这些高知分子极其相应,于是沿用台湾《广论》学习小组的模式,同宿舍、同专业或同行业的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听日常法师的录音磁带,一起研讨学习。 2001年10月,日常法师来到广化寺参加法会、讲学,在这一年,日常法师安排凤山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法师常住广化寺指导,并开办广化寺《广论》常住班,因此,早已追随凤山寺日常法师学习《广论》的一批知识分子陆续来到广化寺常住班学习,发心出家。 而这一次法会,一群跟随日常法师学习《广论》的年轻居士自北京结伴来到莆田广化寺参加法会。临走之前,日常法师和学诚与大家见面座谈,有人问道:“非常感谢法师提供这样的条件让我们来跟随日常老法师学法,不知这里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到什么忙?”学诚笑着说:“没什么困难,就是缺人才,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出家。”这句话在大家心中仿佛电光一闪,学习《广论》几年,也许有些人心里早已萌生了追随日常法师出家的念头。于是,当即就有一位年轻人留下来发心出家,有些人则在完成学业后发心出家。而那位提问的年轻人,叫做刘新佳(后来的贤佳法师)。这一年,刘新佳26岁,是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 这群人里后来出家的还有: 贤启(还俗),清华大学双博士学位,32岁。 禅兴法师,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27岁。 贤浩法师(后来转入“福智”僧团),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27岁。 贤永法师(后来转入“福智”僧团),清华大学硕士,34岁。 贤庆法师(后来转入“福智”僧团),北京大学硕士,30岁。 贤立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33岁。 ...... 10.城门失守 2002年9月16日,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学诚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兼任《法音》杂志主编。 学诚随即离开福建,重回北京,正式进入核心权力圈。 这一年,学诚36岁。 常驻中国佛教协会的学诚只能将精力放在北京,而广化寺则全权交由凤山寺几位法师管理。 学诚曾特意交代,《广论》常住班的高素质年轻人不能随便剃度,因为两岸政治敏感,需等待时机。凤山寺法师只能听从学诚的建议,先发展学员。 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位年轻人在博士毕业后,断掉外界所有联系,来到广化寺发心出家。因担心家人寻找,以及自己内心对出家的渴望,未听从学诚对常住班的要求,找了一位广化寺常住老法师披剃出家。这位年轻人即是禅兴法师。 当学诚得知被视为囊中之物的人才被抢走,气急败坏。但冷静下来后,想到了更可怕的结局,自己在北京工作,对广化寺常住班鞭长莫及,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恐怕剩下的净人也会被人先下手为强。 可学诚刚去北京,还未有道场安身。 但时不我待,该如何是好? 11.虎口夺食 由于学诚和台湾福智团队的努力,此时的大陆已经兴起了学习《广论》之风,但日常法师并不满足,当他得知学诚被调到北京后,大力支持学诚。而学诚在佛协所任职务及北京特殊地位对日常法师弘扬《广论》非常有利,所以在学诚的建议下,二人一拍即合,将追随日常法师出家的部分常住班净人调到北京,请凤山寺法师代日常法师剃度。为了避免政治敏感和未来弘法方便,这些净人的出家法号则按照学诚的剃度弟子取。 2003年11月,学诚抽调广化寺常住班及净人共五人赴京,这五人当中,有两位比丘和三位净人。 11月18日,迫不及待的学诚在宾馆内安排三位净人剃度,梵因法师代刀,替日常法师收徒,这三人分别是:贤永、贤春、贤朋。 学诚是他们名义上的师父。 两天后,学诚安排他们入住朝阳区柳芳北里小区,一个三室一厅的普通民居,后来被称为“柳芳精舍”。 12.安身京都 2003年7月,为中国佛学院新址选址一事,学诚第一次随中国佛教协会团队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北方向的凤凰岭,并且参观了龙泉寺。 2003年晚些时候,龙泉寺的恢复建设者C施主在中国佛教协会见到学诚,提出了请学诚住持龙泉寺的想法。 2004年,柳芳精舍安顿好不久,学诚就开始于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在莆田广化寺举办“福慧之旅”寺院生活体验营。不同于以往的活动,“福慧之旅”由凤山寺的法师指导,广化寺常住班的法师、同学以及学习《广论》的骨干居士们共同参与,属于复制“福智”团体夏令营的模式。 2004年初,C来到广化寺参加了第一届“福慧之旅”,在了解过日常法师及“福智”团体后,对“福智”模式充满了信心,正式将龙泉寺供养给学诚。 而此时的学诚也逐步安身京都,权力地位日趋巩固,并且稳步壮大。 2004年1月16日,升任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住持。 2004年3月13日,升任第二届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4年8月20日,被任命为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005年4月11日,升任北京市海淀区龙泉寺住持。 13.入驻龙泉 2004年3月28日,农历闰二月初八,经过简单的整理后,学诚安排比丘、沙弥、净人共四人入住龙泉寺,当天上午,僧众读诵《大般若经·东北方品》,发愿在汉地弘扬“道次第”教法。 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学诚邀请台湾凤山寺住持如证法师到北京龙泉寺,代日常法师剃度了贤立、贤佳、贤杰三人,并讲学几日。 9月8日,一向吝啬的学诚担心几位高素质僧才离去,也为了更好地掌控他们,通知僧众,龙泉寺道场不发单资(薪金),个人收到的供养全部归公,同时也收缴个人手机、证件等物品,禁止与外界接触。而提倡不拿钱的学诚直接拒绝了自己上交个人红包供养的要求,理由是佛协事务繁忙,外出需要。几位高智商僧才明显缺乏社会经验,智慧不足,没有为师长考虑,其实可以帮学诚办一张专用的银行卡,每月固定十万元,就足以满足学诚的需要,而且账目也清楚。 看着这些不懂事的笨弟子,学诚只能无奈地将身为佛协领导、大和尚,平时所收的大量供养全部纳入己囊。 2004年10月13日,龙泉寺申办宗教活动场所获得审批通过。 两天以后的10月15日,赴新加坡的四位戒子受三坛大戒圆满。 10月15日当天,日常法师去世。 14.金女相助 金女,即金梦蓉,黑龙江大庆人,早年结过婚,有孩子,后来因为丈夫患有精神疾病而离异。 在八九十年代,全国气功大流行的时候,金女参加了张宏堡的“中功”组织,而且还是组织骨干。在“法Lun功”被取缔后,全国气功组织进行整顿,金女待风头过后,回到东北,转投《广论》团队。 金女先通过曾学过“中功”的Q的引荐在广化寺拜见了日常法师,然后日常法师指派净远、如诚、李彦平先后与金女在一起学法。 2000年五一期间,在东北学习《广论》的金女得知日常法师将在莆田广化寺讲课,然后在Q的陪同下来到广化寺,求见日常法师。 再次见到日常法师的金女,发挥了她混世走江湖的能力,利用各种方术甚至附体、鬼通等巫术手段,博取到了日常法师的信任,最后令日常法师相信了她编造的一些离奇故事:日常法师是宗喀巴的大弟子转世,而金女则是二弟子转世,并且某一世中,金女也曾做过日常法师的大弟子。 崇信藏密的日常法师听信了金女的妖言,并且在金女的劝说下亲自谋划了“圣胎计划”——安排比丘如诚法师与金女同房,以使宗喀巴降生于金女腹中。虽然此举在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立场看来无比荒唐、令人咋舌,但在藏密“活佛转世”论的语境下来看并不荒唐。 金女由此一步步进入“福智”团体的权力最高层。 2004年,日常法师来大陆养病的时候,被金女赶走了随从医生,并且安排庸医给日常法师看病,逐渐使日常法师病情恶化,最终于10月15日暴毙而亡。死时两眼突出,嘴巴大张,面色青黑,肚子发胀,全身僵硬无比。 而金女利用之前的部署,篡权“福智”,成为“福智”首领,并下令僧团依止于她。 此后,金女更名“真如上师”。 正愁不知如何消除日常法师对自己影响的学诚自然喜出望外,在后来与弟子的随谈中十分庆幸此事。 15.凤占龙穴 在龙泉寺对外开放之前不久,学诚对僧团成员说道:“我做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已两年了,还有三年时间。三年,僧团能渐渐形成模式。以后卸任,去全国各地弘法。” 又说:“时不我待,我快40岁了,你们需10年培养,到时候我50岁。” 2004年,学诚时常将刚剃度的沙弥叫到广济寺佛协办公室,培养感情,以防被凤山寺法师摄受,同时也为了待僧团成型后与凤山寺法师决裂做准备。 在龙泉寺剃度第一批净人后,学诚又急忙将广化寺常住班的高素质人才分批次调到北京,由梵因法师代日常法师剃度。 2005年5月11日,梵因法师剃度贤因、贤扬、贤满。2006年1月14日,梵因法师剃度贤健、贤启、贤标。2006年8月23日,梵因法师剃度贤庆、贤晨、贤瑞、贤浩。 与此同时,学诚为了扭转日常法师在大众心中地位高过自己的局面,开始套用“福智”版的“依师法”“观功念恩”等法门,对刚剃度的沙弥“示现”自己的过人之处,并引导僧众从向居士宣扬日常法师功德转为宣扬学诚的功德。 然而,此时的龙泉寺虽然名义上的住持是学诚,但实际上却是凤山寺的下院,即“福智”团体在大陆的代理点。 16.坐享其成 2005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龙泉寺举行了首届“佛诞节”浴佛法会,这也是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的龙泉寺,对外举行的第一场法会。 5月22日,在凤山寺法师的指导下,龙泉寺僧团进行了首次结夏安居。 在安居前,凤山寺梵因法师等人带着学诚及僧团其他成员在龙泉寺周边踩界,勘查地形,为正式结界做准备。 而广化寺于2003年,在福建佛学院学僧的祈请下,学诚最终同意由凤山寺法师指导帮助广化寺僧团恢复结夏安居。 被弟子宣传为有弘一律师传承的学诚,在之前住持广化寺14年内,没有提倡过结夏安居,并且在恢复安居后,屡屡破夏,拒绝作受日出界法,导致他在僧涯中可能不足一岁戒腊(即夏腊,如法安居一次可得一腊)。 2006年起,僧团逐渐具备了正常运转能力,同年在凤山寺法师的指导下,龙泉寺开启了全盘复制“福智”模式。 学诚直接照搬凤山寺运转模式及管理制度,从这一年春季开始,相继筹办了“八大法会”(佛诞节法会,春节华严法会,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出家日、成道日法华法会,盂兰盆法会,“五一”“十一”楞严法会),并且每周末带动居士骨干班学修。 其他如效仿“福智”团体的慈善基金会筹办注册等工作,也于年初开始进行。 另外龙泉寺“龙泉之声”网站基本复制“福智”僧团网站,是龙泉寺一脉相承“福智”僧团的证据之一。 这一年龙泉寺僧团改变了整体作息,开始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带领居士,僧众上课也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这是从广化寺常住班时期起,三四年时间内,僧团的学修生活节奏第一次发生改变。 17.龙居凤岭 在日常法师去世后,学诚在广化寺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悼念法会,并且召唤全国《广论》信众来广化寺拜祭日常法师。在法会期间,学诚让演肃法师等人在广化寺宣传自己的功德与日常法师无二无别,在信众失去“师父”(日常法师),迷茫无助的时候,趁机接盘了日常法师在大陆的部分信众。 而此时的“福智”团体内部权力斗争严重,金女重心放在安抚“福智”信众上,凤山寺在大陆的法师也受到影响。再加上学诚在佛教界地位逐渐上升,并且以“依师法”为由,令龙泉寺僧团年轻僧人每日学习所谓“师父(学诚)功德”,凤山寺法师因寄人篱下,无力阻拦。 龙凤之争一触即发。 在看到龙泉寺僧团具备独立运转的能力后,隐忍多年的学诚终于出手了。 2006年4月的一天里,学诚给僧团成员发了三条短信,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诫,然后一连数日住在中国佛教协会未返寺院,并且中断所有联系。 几天以后,当学诚再次返回龙泉寺的时候,早已被灌输依师法多年,单纯的年轻僧人们集体向学诚忏悔,祈请师长摄受。隔天学诚就对他们进行了重要的开示。 自此,学诚开始抢夺僧团话语权。 同年5月份,龙泉寺僧团进入了第二次结夏安居,学诚开始倾注极大的心力,密集带动僧团学修用功,并且亲自给僧团讲授戒律及《广论》等课程,以期达到逼离凤山寺法师的目的。 不久后,五位净人剃度,僧团人数达到了17人,已经开始小具规模。学诚指示僧团开始分甲、乙两班进行学修引导,同时对上殿等功课实行考勤制,严格管理。 之后,开始接纳下一批发心出家的居士进入龙泉寺内院做净人。而之前发心出家的居士都是先到莆田广化寺做净人,接受凤山寺法师规范的引导和锻练。 …… 在学诚的种种手段下,凤山寺法师逐渐失去话语权,最终退出龙泉寺。 这次龙凤之争,最终由学诚获胜,但由于僧团较多人对日常法师更有信心,认为日常法师才是他们真正的师父,学诚只算师兄,所以跟随凤山寺法师转投“福智”团体。这也导致僧团人员大量流失,损失惨重。 不过学诚并不在意,因为他的“帝国”已经有了基础框架,只需要大力发展即可。而此次与凤山寺的矛盾爆发,让学诚顺利摆脱了日常法师的标签,彻底独立。留下来的僧众不再称学诚为“大和尚”,改称“师父”。 至此,屹立在凤凰岭的龙泉寺终于完全归属学诚,“学诚帝国”自此建立。 这一年,学诚40岁。 18.广收徒众 赶走凤山寺法师的学诚,一反之前内敛风格,开始广收门徒。 2007年3月4日,学诚剃度9人,分别是:贤龙、贤均、贤良、贤然、贤益、贤世、贤强、贤今、贤胜。 2008年1月22日,学诚剃度12人,分别是:贤清、贤地、贤俊、贤才、贤威、贤月、贤兆、贤日、贤闻、贤树、贤星、贤山。 此后,剃度人数及次数逐渐增长,最终达到了一年剃度三批,每次二三十人。 在此之前,2006年9月10日,为期四天的“闰七月十五中元普度法会”最后一天,经过细心准备,学诚在皈依仪式上,为大众做题为《感悟人生》的开示,由此开始了跨越一年半时间、共32讲的“人生系列”开示(《感悟人生》《苦乐人生》《认识人生》)。 这个系列开示是学诚最为人熟知的开示,这些开示的共同特征是水平偏低、逻辑不通、相似法居多。尽管如此,学诚还是让弟子宣说这些开示是为几十年后的众生讲的。 同时,因为之前居士团体都是由凤山寺法师培养的,赶走他们后,学诚决定自己亲自培养。 于是学诚让山下的居士信众开始在骨干学员的带动下,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广论》和自己的开示。 19.众子抬轿 2006年,2月21日,学诚的新浪博客开通。学诚随后指示弟子在博客上开辟了专栏“见闻觉知同师共学”,这个栏目每日一篇文章,365天坚持不辍,内容基本是在藏密“依师法”指导下,过度的“观功念恩”的弟子日记。 通过对学诚言教和行仪的神话式记录和包装性整理,一方面加强了弟子们的奴性,另一方面也在网络的传播中给自己吸引到了许多的信众。 2006年底的时候,学诚的《感悟人生》系列开示十讲圆满。在贤启法师的带动下,新成立的视频组对这些开示进行了编辑整理,制作成了DVD。然后以“道次第”思想为核心的团体发展基本理念,开始随着这套DVD一起,在居士信众中传播流通。 2007年2月,学诚在弟子的帮助下,在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的“修证指要”栏目中,发表了专文《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自此开始,在后面的两年里,学诚的弟子贤佳、禅兴、贤清等人对他的开示进行增补、修订,并且加入大量经典引文以及完全代写的文章,在《法音》杂志上接连发表。内容是对“道次第”思想理念的系统诠释文章,共16篇,分19期刊登,共计36万余字。如《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深信业果依法行持》《依师闻法精进学修》《行出家之道成人天师表》《以戒为师进趣菩提》《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等。 20.京西称尊 2005年9月,学诚被任命为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及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2006年10月起,承诺弟子辞职弘法的学诚开始全面辅助会长主持中国佛教协会日常会务工作。 2006年12月,先后担任了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之职。 2007年1月8日,升任为中国佛学院第一副院长及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 2007年6月8日,被授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1月2日,升任为中国联合国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2008年3月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采用福建佛学院政治老师拟写的《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大会发言。 2008年3月13日,被任命为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8年4月10日,被任命为第三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2009年4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八届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2009年4月24日,当选为第十届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 2009年7月25日,当选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2009年9月10日,被任命为第三届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 2009年9月24日,被任命为第八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2010年2月3日,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升任为驻会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 2010年8月26日,被任命为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