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真正的僧宝、比丘、出家人?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之四 续... 「阿罗汉灭后」是「无有」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个结果,就是「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 可是其中已经没有「三界有」,因为阿罗汉已经捨弃三界诸有,也不会再有三界相关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中,便已经说得很明确,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断除「有」的因,而阿罗汉已经因为断除了对于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不欲有任何的「取」,因此这坚固的不取,会导致此生命尽便可以「入无馀涅盘」,所以「阿罗汉不受后有」是《阿含经》普遍共同所知的知见,所以这个「有」如果要因为「爱」而重新「取」,就会出生「有」,当然就会再度出生于三界之中,所以可以非常地确认,这命题中:「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同时也没有「三界有」,那请问: 1. 既然阿罗汉灭后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也不是三界中的有,那到底是什么「有」? 2.到底还有什么? 3.到底是什么是阿罗汉灭不了的「有」? 4.这个「有」为何不宣讲? 5.这个「有」为何无法灭? 6.这个「有」的体性是什么? 7.这个「有」和阿罗汉的关係是什么? 8.这个「有」是不是也是在同样众生可以找得到? 9.这个「有」不一定是阿罗汉才有,而是大家都有吧? 10.这个「有」连阿罗汉都无法灭除,众生当然无法灭除吧? 11. 为何这个「有」不影响阿罗汉的出三界? 12.为何这个「有」是小乘人不明了的? 13.为何小乘人不去问这个「有」是什么? 14.为何小乘人不会想要瞭解这个不能灭的「有」? 15.到底这个「有」有着什么样的密意? 16.如果这个「有」不是大乘法要说的「非三界法」,那还能是什么? 17.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 如来不允许弟子对于不影响阿罗汉出三界的「有」,有所误解呢? 18.还是这会影响弟子出三界? 对于许多人确实无法理解 如来为何一定要弟子瞭解这些道理,或是不能说这些道理的悖逆的地方,为什么?事实上,有「非三界有」的存在,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出来,已经不是小乘法,因为于小乘法中并没有明说,没说明到底阿罗汉「殁后」「还有什么」?为何没有一位弟子要问呢?这个问题就是非常清楚,就是和「非我」、「非异我」一样,就是有大乘法,但此时非是对机之时,因此 如来虽然说了很多次的「非我」和「非异我」,于小乘经典但就是没有解释这意思,但严格比对之下,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家,这有密意的存在;如果不是有密意,不会要大家一定要清楚这前面所说的六个知见之处,要求绝对不能够误认,甚至这是身为「比丘」的条件;不能接受,就已经是不入僧数了!因为你怀疑 佛,你不相信 佛,你以为 佛的智慧比不上你,你认为 佛已经是作古的人,所以智慧不可能比你还高,所以当然就会有无知的尼众有脸提出业果报系统,真是不知羞! 而这里的经文更直接地问:到底什么是 如来?结果这答案也是告诉我们,如来不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不是如来,但离开色受想行识没有如来,这个否定的方式用了「异」和「非」,「异」「色受想行识」有 如来吗?「非」「色受想行识」有 如来吗?结果和之前的「非异我」是一样的,离开了你现前所了知的「色受想行识」,你无法找到 如来;可是 如来绝对不是「无常」的「色受想行识」,所以隐于「色受想行识」中,有 如来啊!可是 如来也不是你以为的「色受想行识」,因为 如来不是无常法!所以 如来有密意说, 如来有隐覆说, 如来此时不为声闻人明说,但不是没有说,还是有说,只是说出来的同时,只知道这知见意思一半的人会感觉比较隐晦难见,但是对于大乘法熏习的有情来说,这些道理真的是再直接也不过了!但如果是声闻根器的众生,不论是在家与出家,不论戒腊多久,也是铁定听不懂,必须等到有善知识为他开晓,才能够知道这道理的少分啊! 所以要说 1.如来到底是「无常」,还是「常」? 2.如果 如来是小乘人都认为的「常」,为何还有现在的「愚痴僧众、尼众」族群胆敢认为 如来不是「常」? 3.如果 如来是「常」,为何经典要说不是离开了「无常」的五蕴,就可以找到 如来?为什么? 4.难道 如来的「常」要在「无常」里面寻找吗? 5.如来到底是什么法? 6.到底什么样的法才是可以称之为「常」? 7.这和阿罗汉灭后还是有的「有」有什么关係? 8.这和每位众生都可能有的「实际」有何关係? 9.如来既然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最终究竟之觉悟,为何还不直接说出这些法的内涵呢? 10.所以不管怎么说,抱持抵触这些想法者,就是恶邪见,这样的人还可以自称为比丘吗? 我们可以说,圣教中的大乘法不是一般众生可以理解,也不是一般声闻可以瞭解,所以 如来不欲为之说明,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窦: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为何当时的大阿罗汉们没有去请示 佛陀,将这个问题的答桉找出来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