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高僧学者名人批判双身法之西藏密宗(藏传佛教)证据大公开 |
印顺法师《妙云集》批判西藏密宗喇嘛教、藏传佛教! |
印顺法师《妙云集》批判藏密喇嘛教、藏传佛教! 藏密多特色,承固有之倾向而流于极端者有之,融摄外道者有之。 若以一言而罄无不尽者,则以「世间心为解脱」是已。 信师长达于极端,即自身妻女亦奉献而不疑。 师命之杀,不敢不杀;命之淫不敢不淫,此婆罗门所固有(读『央掘魔罗经』可知),后期佛教所取用者也 (注: 『央』经未有「师命之淫、不敢不淫」之说,唯有「外道师命之杀、不敢不杀」之说。印顺赃诬『央』经而引此未曾有之「经文」、似有「故意贬抑『央』经、令人 误以为此经同于密教」之意。所以者何?谓阿含此经中明说「有如来藏本性清净」故,与印顺所说「阿含不曾说如来藏第八识」之说相违故)。 佛斥外道之事火,而教以事根本火(供养父母)、居家火(供养家属)等。 密乘学者又转而事火(护摩):求子、求财、求寿、求官,一切无不于火中求之,而酥、蜜、衣服、珍物,悉举以供火之一炬,将以求其大欲也。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 藏密以崇拜者为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 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 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异矣 。 且置此等琐屑事,试一言其要义。 一、心余力绌之天慢:藏密以修天色身为唯一要行,念佛三昧之遗意也。 自佛天合化,佛菩萨既示现天神身,龙鬼夜叉亦多天而实佛菩萨之示现。 观此天等之相好庄严,此自世俗假观来。 「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观己身、天(即佛之示现)身之实性,此自胜义空观来。 此二观,初或相离而终复合一,以身语意三密修之 ,即手结印契,口诵真言,意观本尊之三昧耶、或种子、或本尊之相好,求佛天加持而有所成就。 若直观佛相,观成而佛为现身说法,显教大乘亦偶有之。 然秘密者意不在此,虽或前起本尊,而要在信自己为本尊,观己身为本尊,本尊入我中,我入本尊中,相融相即而得成就。 天慢者,即以佛菩萨自居。 此由他力念佛之渴望救护,自力念佛之我佛平等,极卑极慢之综合,而以三密行出之。 一切法真常本净,不应妄自菲薄,应有坚强之天慢。 自身即佛,而未尝不自感其无能,乃唯求本尊之三密加持。 质言之,信得自身即佛,而求诸佛三密加持力以实现之。 此与初期大乘经论,信有成佛之可能,而但可于智深悲切之大行中得之,精神之相去远矣! 习喇嘛教者修天慢而即身成佛,如乞儿以富有自居,衣食不给,乃卑辞厚颜以求富翁之赐予,俾与富人共乐耳! 何慢之有? 二、厌苦求乐之妙乐:出家声闻弟子,视五欲如怨毒,以「淫欲为障道法」,固非在家弟子所必行。 然以性交为成佛之妙方便,则唯藏密有之。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大乘摄化之方便。 方便云者,且以此引摄之,非究竟,亦非漫无标准也。 或者谬解「以乐得乐」,乃一反佛教之谨严朴质,欲于充满欲乐中,成就究竟佛果之常乐。 欲界欲乐中,淫乐最重,或者乃以此为方便,且视为无上之方便。 惟是淫欲为道,密宗之旧。 传我国而流入日本者,犹未尝显说,故每斥藏密无上瑜伽之双身法为左道密教。 然特宏无上瑜伽之西藏喇嘛,则矜矜以妙法独备于我已。 平心论之,此即「欲为方便」之极端,固于前三部见其绪矣。 所崇事者,天身之佛。 天有明妃(天后),佛亦仿之而有「佛母」、「明妃」,此即与「方便(悲行)为父,般若(智能)为母」之大乘义相杂。 金刚以表雄猛折伏,莲华以表慈和摄引,亦一转而为生殖器之别名。 喇嘛教所崇事之本尊,无不有明妃。 事部则彼此相顾而心悦,行部则握手,瑜伽部则相拥抱,无上瑜伽则交合 :此固顺欲界欲事之次第而成立者。 前三部虽有相视相抱事,而行者每以表悲智和合等解之。 然无上瑜伽则付之实行;衡以藏密之说,则「三昧耶」为表象,「法」为观想,「业」为实行,固表象独是而观想实行之非耶? 以藏密之发展观之,固不达此不止。 吾人以藏密为佛之梵化神化则可,尊信前三部而不信无上瑜伽则不可。 何有智者,誉病入膏肓为健康,而归死亡之责于临终一念也! 藏密无上瑜伽者以欲乐为妙道,既以金刚莲华美生殖器,又以女子为明妃,女阴为婆伽曼陀罗,以性交为入定,以男精女血为赤白二菩提心,以精且出而久持不出所生之乐触为大乐。 外眩佛教之名,内实与御女术同。 凡学密者必先经灌顶,其中藏密有「密灌顶」、「慧灌顶」,即授受此法者也。 其法,为弟子者,先得一清净之明妃,引至坛场。 弟子以布遮目,以裸体明妃供养于师长。 师偕明妃至幕后,实行和合之大定,弟子在外静听之。 毕,上师偕明妃至幕前,以男精女血(甘露)即所谓「菩提心」者,置弟子舌端。 据谓弟子此 时,触舌舌乐,及喉喉乐,能引生大乐云。 以尝师长授与之秘密甘露,名「密灌顶」。 尝甘露味已,去弟子之遮目布。 为师者以明妃赐与弟子,指明妃之「婆伽」而训弟子曰:此汝成佛之道场,成佛应于此中求之。 并剀切诲以一切,令其与明妃(智能)入定,引生大乐,此即「慧灌顶」。 『欢喜金刚』云:「智能满十六,以手相抱持,铃、杵正和合,阿阇黎灌顶」,即此也。经此灌顶已,弟子乃得修无上瑜伽,其明妃可多至九人云。 西藏宗喀巴似有感于此道难行,故于无上瑜伽之双身法,自灌顶以至修行,多以智印,即以观想行之,然余风犹未尽也。 解脱是所求,欲乐不欲弃;厌苦求乐而不知乐之即苦,乃达于淫欲为道。 或云:印度有遍行外道,于性交为神秘之崇拜,佛教之有此,欲用以摄此外道也。 三、色厉内荏之忿怒:应折伏者则折伏之,菩萨之行也。 密乘行者,特于无上瑜伽,其崇事之本尊,无不多首、多手、多角,脚踹口咬,烈焰炽然,兵戈在握,虽善画鬼者,亦难设想其可畏也。 然以予视之,大丈夫一怒而安天下,犹非面目狰狞之谓,而况菩萨之雄猛乎! 龙树菩萨引偈云:「若彩画像及泥像,闻经中天及赞天,如是四种诸天等,各各手执诸兵仗。若力不如畏于他,若心不善恐怖他,是天一切常怖畏,是故智者不属天」。 力不如则失雄威,心不善则失慈悲,其不堪崇事,固明什也。 藏密以学出龙树自居,而以狰狞之天形为所崇,不亦可以已乎! 总之,秘密者以天化之佛菩萨为崇事之本,以欲乐为摄引,以狰狞为折伏,大瞋大贪大慢之总和。 而世人有信之者,则以艰奥之理论为其代辩,以师承之热信而麻醉之,顺众生之欲而引摄之耳。 察其思想所自来,动机之所出,价值之所在,痼疾其可愈乎!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