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侵略西藏史》一书对西藏喇嘛教(藏传佛教)的评判

        《英国侵略西藏史》一书对西藏喇嘛教(藏传佛教)的评判

瞭解西藏历史的,很多人想必都知道荣赫鹏这个人,荣赫鹏就是1904年率领英国远征军入侵西藏的司令官。1904年藏军英勇抗击荣赫鹏率领的英国远征军,其中以江孜保卫战最为壮烈,电影《红河谷》即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荣赫鹏是一位侵略者,但他所著《英国侵略西藏史》一书中却对藏密喇嘛教已经有著深刻的认识,在书中的观点荣赫鹏已经认定藏密喇嘛教为邪魔外道。

 

荣赫鹏所著《英国侵略西藏史》,该书是他的回忆录,出版於1910年。1934年,孙旭初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1983年,西藏社会科学院将其列为《西藏研究参考资料》丛书的第三卷,在拉萨重印出版。不过,该书的原名是《印度与西藏》(India and Tibet),讲的是它们之间的历史关系,最新一次再版是2002年12月。中译本是1934年翻译的,用的是浅近的文言文,而且没有注解,下面是第十九章《拉萨印象记》(Chapter XIX - Impressions at Lhasa)的一些摘录,每一句话都值得仔细读:


【西藏的寺院各自成一市镇,皆以坚固之砖石筑成,各有无数房舍、厅堂及禅院。街市虽湫隘不洁,而寺院则皆宽广。各寺建筑,大抵同一格式,房顶作宝塔形,梁柱皆 木制,遍加油漆,刻有种种奇特之偶像。哲蚌寺中僧侣约八千乃至一万,依余推测,当分为四种宗派,各有长老,各居別院,且各有不同之组织。


拉萨各大寺僧侣,就外表言,殊不足使人欢爱。彼等形貌多粗鲁笨拙,虽偶有少数僧侣比较雅洁而和蔼,然甚少神清智爽道貌岸然者。余对彼等一般之印象,不过污浊卑贱而已。……此辈藏僧诵读经典之能力殊伟大可惊,特於经典之真实意义,大都不求甚解耳。

……「藏人作喇嘛之主要目的,不过借此争夺名利。至於寻求宗教真理,从事救人济世,则绝非若辈所愿为。若辈所希求者,无非逃避现实人生之苦痛,而享受今生与来世之逸乐生活耳。」为众生服务之说,在藏僧心目中,实不值一顾也。


此辈喇嘛道德上之素养,亦无好评。终身不娶之僧侣贵族,大都另有所欢,而低级军人僧侣生活之放荡,尤不堪问。普通迎神赛会之场,直是人慾横流之所


寻常僧徒之就学於寺院者皆须刻苦努力。各僧徒因欲博取学位,多有工作垂二十年者,每年须经一度之考试。


藏人教学多用问答体。依余判断,问答教学法实即含有玄学论战之意味,东方人士每好为此,往往引起热烈之争辩。凡欲参加辩论者,事先当熟读各种课本及参考书,否则瞠目不知所对。问答内容常以下述之哲理教人,「汝须重顿汝足,以震毁地狱之门,汝须重拍尔手,使全世界一切邪魔闻声逃避。」


西藏僧侣,除研习经典及各种宗教仪式外,亦须兼治生产事业,其中经商者最多,务农者亦颇不少,余则或畜牧牛羊,或制造佛事用品,或漆画佛像,而缝工,木工、石工、鞋工,亦多以僧侣为之。高级僧侣生活极安适,各有私人第宅或庵堂,且有雇用仆役七八十人者。


低级僧侣生活殊恶劣,其穷苦之状「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各僧徒须自谋生计,课业又过於繁忙不容更事生产,其受诸寺院之些微俸给,与得自施主之少许供应,绝不足以供给其日用所需。彼等惟饮茶不须付资,但无佐饮之品,常两日不能得食,其惨苦有如此也。

杀生行为,原佛门所不许,惟西藏各喇嘛皆喜食肉,不能一日或缺每岁最后三月中,拉萨市上,例须屠宰牛羊五万余头,此一事实殊堪注意也。藏人用刑极残酷如挖眼、斩首、鞭扑等不胜枚举。


喇 嘛制度究竟是否完善,余实不能无疑。佛教有倡导和平之功用,自是千真万确。如果藏人信奉回教,则吾人欲入拉萨,当不如此其易也。即如蒙古人民昔日好战之 风,今亦大部衰竭。充满和平意味之释迦佛像,所在皆是,不无重大影响。此类释迦佛像,或刻诸崖石,或雕塑共和平之化生,或制成铜像,或嵌诸庙宇私宅之神 龛,对于一般人民,实有催眠与麻醉作用也。


如上所述,佛教在蒙藏一带,实曾孕育和平。然 兹之所谓和平,实不过苟且偷安,清净寂灭而已。佛教和平炔禺之义人人皆能体验。一般人民大抵多以慈悲为怀,对于一切人间世,一以和平为依归。此种思想实不 无危险性,盖一方面可使民族向上,同时亦可使民族堕落也。一民族有用之热情与精力,宜使之充分发展者,每因佛法 之催眠,化有用为无用。民族活动性与责任心亦因麻醉作用而变为苟且偷安,自暴自弃,此尤佛教最大之流弊也。


藏人主要观念,实不外自求心灵之解脱,只要能自谋解脱,更不欲过问他人事矣。实际上藏人心理上犹充满原始宗教邪魔外道之色彩,故自信非竭毕生精力,不能自谋解脱。藏人意想中之精灵世界,仍充满邪魔,稍失修持,即惧为魔鬼所吞噬。各个庙宇乃至各个家宅皆充满魔鬼之神像,睁目露齿,引颈伸手作攫人状,其狰狞可怖匪夷所思。对 於天堂之信仰,藏人实极模糊,而对于地狱之信仰,则几可支配大部藏人之生活,每见愚妇愚夫,因欲逃避地狱之恐怖,尝自动幽闭暗室中,数年不见天日,惟以小 穴日送饮食一次,藏人对于地狱信念之深,由此可以想像。愚夫愚妇咸以此为死后逃避魔鬼之不二法门,彼等对于死后之观念,舍此更无任何积极之表示。惟有一事,颇饶兴趣,即藏人想像中之地狱,气候极寒冷。如果地狱气候温暖,则藏人将趋之若鹜矣。


如上所述,西藏之宗教,实际上已流为邪魔外道。惟於黑暗之中,亦尚不无一线光明。】

文章来源:
http://jackiexie.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