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物与天珠工艺(下)

西藏文物与天珠工艺(下) 

 
到了西元七世纪,第三十二代的吐番王松赞干布〈就是唐史中所称的弃宗弄赞〉建都于逻些城〈拉萨〉,他西併象雄国,北上消灭慕容氏贵族所建立的吐古浑王国,又参照『梵文』改『象雄文』为『藏文』。这个时期最受瞩目的西藏文物,就是「天珠」。


此外,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不但造就了天珠传世,也因为地球的板块运动将海洋中的生物向陆地隆起,例如「山珊瑚」和「右旋海螺」,也是西藏高原上特有的珍品。

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

 


 

 

 
所以今天所谓的西藏文物,除了前述的史前石器和陶器、青铜器、苯教天珠等古代文物外,主要是指元、明、清三代的作品,这其中大致可分为民俗艺品和宗教文物两大类

 

 
苯教在西藏的宗教文化中佔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后来经由印度传入西藏的密教──「坦特罗佛教」的“相似佛法”影响甚钜。苯教的教义认为万物有灵,通过某些特定的“抽象符号、咒语和仪式”,巫师就会具有通灵的能力。天珠最早的作用:是当时苯教巫师作法时,所使用的蚀刻玛瑙念珠「dzi」。这些苯教法珠有代代相传的,也有墓葬出土的,因此,被神化为具有超自然灵力的神物。

 

 

蝕刻玛瑙-藏族服饰品之一

 

图片来源:
本来玛瑙具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由于在数千万年前,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使印度板块將古地中海由南半球向北推举出喜玛拉雅山脉,巨大的扭力,将这裡的玛瑙折断成各种其它地区罕见的几何花纹,加上人为的加工形成今日所见的天珠。

已故学者刘良佑教授在 <妙藏心传>的序文中描述:「苯教巫师又在这些花纹中,用钾硷混合铅白画白纹,用硝酸铜画黑纹,在火上烧烤,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一半天成一半人工的各种苯教天珠图案…」

  人工玛瑙天珠-花样齐全

由此可知,所谓的「天珠」不过是画有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特有符号的装饰品,与近代一般的服饰饰品──玛瑙珠串一样,岂有啥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