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74 | 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10)3

  由此可知,龙树菩萨、玄奘菩萨及窥基菩萨都知必有大乘结集;所以即使是「有人言」、「西域相传」等说法不甚严谨,还是举出来说明,令大众得于此大乘结集生信:佛陀示现灭度后,文殊师利菩萨为首的诸大菩萨,带着 阿难尊者菩萨来结集大乘经典。又当知大乘结集之难以说明,已如前述;若还得一一说明结集此经之因缘为何,则更将是数十倍于原有经典之篇幅分量,当知更难方便于人间流传。


 至于二乘三藏结集于二处,窥基在《异部宗轮论疏述记》卷1(即听闻 玄奘菩萨讲述之纪录)说「时虽两处结集,人无异诤,法无异说」[《异部宗轮论疏述记》卷1:「佛初入灭,七叶巖中二部结集。界内即有迦叶波(此云饮光)时为上座,布剌拏梅怛利曳尼子(此云满慈子),当结集《阿毗达磨》;邬波离(此云近执),当结集《毘奈耶》;阿难陀(此云庆喜),当结集《素怛缆》。界外亦有万数无学。界内既以迦叶为上座部,界外无别标首,但总言大众……时虽两处结集,人无异诤,法无异说。」27,表示皆二乘法,为「上座部、大众部」之滥觞 28,不同大乘结集(毋庸赘言)。


 (6)「今来」学术界一部分人往往自视甚高,其实亦无信于二乘阿含;若有信者,当修学解脱道,若得证初果(然需信受众生皆有不生灭之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才能正确了知四圣谛中之「灭谛」,方能于断我见之观行心得决定而实证初果),此生殁后得生天上。然环顾「今来」学术界诸君,何曾思及此身后事?


且依二乘《阿含经》来说大乘法毕竟存在之理,由阿含诸经中说明声闻阿罗汉及缘觉辟支佛皆不具如来十力功德与一切种智之智慧,可知必有「如来乘(佛乘)」以阐明如来十力之法。如《杂阿含经》卷26说:「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29 又如《增壹阿含经》卷49〈非常品 第51〉说:「天报王曰:『如来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声闻、辟支佛所能及逮。』」30如来十力唯如来可至,故唯有如来可圆满解说十力之法,此解说即「如来乘」、「佛乘」,此即「大乘法」存在于 释迦佛世之明证。


 又,《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这四阿含依不同面向来述说「一切智」,皆言 如来具「一切智」;如来更于《中阿含经》卷11〈王相应品 第6〉自说:「我有一切智。」31 这一切智亦非二乘智慧境界,此即「阿含部」之《大般涅槃经》卷3说「如来实是一切种智」32,以 如来亲证第八识含藏之一切种子的智慧成就,故于一切过往诸事因果无不尽知。因此,如来十力、如来一切种智,即是「佛乘」(成佛之乘),不同于二乘阿含之声闻乘、缘觉乘;更以 释迦如来已成佛,「佛乘」必然真实,不得谓大乘非佛说。


 (7)求成佛之人即是求「佛乘」者,如《增壹阿含经》卷16〈高幢品 第24〉说真实持戒者能满足其所愿求:「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33即记载了有求「佛乘」之人。又如《长阿含经》说 七佛如来皆由往世求「佛乘」而致佛果。若有人对此质疑:「纵使如你所说,如来知晓成佛之理,然如来亦不须为大众宣说,以座下应无求取『佛乘』之人?」然此疑非实,当知佛世有求取「佛乘」之人(当知是为菩萨),如 弥勒菩萨;在北传四阿含、南传二乘尼柯耶圣教皆说 弥勒菩萨(示现比丘相)是当来下生佛,即此处所说求「佛乘」之人;以尚未成佛故,即说为求「佛乘」的「菩萨」(无论现身何趣,皆可称「菩萨」,如本缘部经典记载 释迦牟尼佛往昔受生诸趣行菩萨道之本生故事。若有人起疑:弥勒菩萨于南传尼柯耶所记载是「比丘」非「菩萨」?当知此文以实义论,于未来 弥勒佛时,亦自说过去本生为「菩萨」;故当遣疑)。弥勒菩萨于佛世既在佛座下受学,如来本当为 弥勒菩萨解说如来果地「佛乘」之法,何谓不然?


 且,佛世修学「佛乘」之「菩萨」中,现比丘相者非仅有 弥勒菩萨,如来于《增壹阿含经》卷45〈十不善品 第48〉说:「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当从众中求之。」34这说明当时如来弟子四众(出家及在家二众)本有求取一切种智、如来十力之「佛乘」者。如来更在《增壹阿含经》卷20〈声闻品 第28〉开示:「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乘,便现于世。」35 即佛法出现于世,便有修学「佛乘」者出现。如《增壹阿含经》卷45说师子长者在布施出家众时,天人为长者一一指出现前这些佛弟子的证量(以示福田高下),如「此是须陀洹」等(四双八辈),乃至一一说明其修学抱负:「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36(然长者依 如来教诲平等布施。)由此可知,如来座下本有许多「佛乘」的修学者,且是出家人而受师子长者供养。此即本师 释迦牟尼佛座下本有修学「佛乘」的「出家菩萨」,事实俱在,焉可疑哉?


 释迦如来慈悯众生,自为修学「佛乘」者演说成佛之道,即「佛乘」之法;故说 佛有宣说佛乘之法,即 如来演说大乘法。且以佛乘与声闻乘、缘觉乘之功德、智慧、抱负来校量,佛乘必称大乘,本所宜之。又如《别译杂阿含经》卷3说:「诸佛与缘觉、菩萨及声闻,犹舍无常身,何况诸凡夫?」37 即学人中,有「菩萨」与「缘觉、声闻」并列,如来必慈悲为「菩萨」学人开示「佛乘」之法。又如「阿含部」之《起世经》卷4〈地狱品 第4〉说「或佛、菩萨、声闻众」38,可知本有求「佛乘」的「菩萨」,如来即为「菩萨」学人演说「佛乘」之法,即大乘法,焉可谓大乘非为 佛说!


 (8)如来开示这生死流转苦而说有苦种子(即以种子因,而有未来的流转果报),如《杂阿含经》卷39说:「若比丘种苦种子,自发生臭。」39 如来又于《杂阿含经》卷40说要害尽(除尽)凶恶瞋恚,即:「灭彼苦种子,而得无忧畏;彼苦种灭故,贤圣所称叹。」40 凶恶瞋恚诸行,会成就苦种(未来会感生苦果的种子)故。又如《杂阿含经》卷40举仙人语:「随行殖种子,随类果报生。」41 随人所造善、恶、不动等诸行,即种殖相应的种子,将来种子感生现行,即有随类差别的果报身(六趣万类,受正报身);所以造作诸行,就是种下了苦、乐、非苦非乐的种子;于未来果报来说,这些种子就是因;所以必有种子界(功能差别)。《别译杂阿含经》卷3之仙人语:「如人自造作,自获于果报;行善自获善,行恶恶自报。譬如下种子,随种得果报;汝今种苦子,后必还自受。」42行善造恶,有如播种,将来必受果报;今天种下了苦的种子(苦因),将来必受苦的果实(苦果)。又果报既是自作自受,即代表说每位有情一定皆有「执受一切种子的处所」,以令种子无失,得于未来感生现行,令因果无有差讹。然六识论者妄说「五蕴」能持种(尤指识蕴所摄之意识心),不知「五蕴」剎那生灭变异而且不能去到未来世,非可执持种子;执持种子者必定常住不灭故。更以诸法不能自生、他生、自他共生,故知此「执受一切种子处」必非世间有法(非妄心、非物质),否则即有「自法生自法」等过失;因此,必是「非世间法」方得为「执受一切种子处」;又既能如实对现一切功能差别(种子),必为心识,故说「执受一切种子处」者即为「执受一切种子识」。即此《阿含经》之种子道理,必可推论出有「执受一切种子识」的存在,此即大乘法中的「一切种子识」—第八阿赖耶识;即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既非是世间法,又是持种者,焉可诬谤为生灭心?故知此第八识心体自体常恒不变,即如来藏;离诸二取,即称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