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評論南傳佛教上座部及印順法師 |
◆為什麼南傳佛教上座部的修行人 不能證得阿含解脫果? |
網友來信: 【您好!您說『例如常常有人想要把打坐中的生滅意識心修成不生不滅的涅槃心;請問,這樣子的顛倒見,眾生之苦可以滅除嗎?』-這句話要去掉吧?!要不然會引起口水戰啊! 聖 嚴法師過世了,要不然可以寫信跟他說,緬甸佛教不表示南傳佛教,那只是一部分而已。聖嚴法師不了解南傳佛教。據自己目前所知道,清淨道論只有緬甸佛教的帕 奧派系在讀這本論,也只有帕奧派系在修這個法門,其他緬甸派系也反對帕奧的禪修法門,因為出了很多瘋子,也出了很多頭痛已經接近瘋掉的禪修者。據以前跟緬 甸比丘學習巴利文的時候,他說緬甸大部分比丘都要學阿毘達摩,因為那是修行的基礎,需要參加國家認證的考試,沒記錯他說有五級考試,非常難考因為都很難, 考過了才能當老師教學生禪修。但馬哈希,恰密,班迪達派系就不需要。泰國的所有派系包括城市和森林派系只讀阿含經,也有國家認證的考試,有些讀過阿含經的 比丘開示時會舉出很多佛陀時代的故事,就沒有一點清淨道論的東西。斯里蘭卡有非常原始巴利原文的經典,沒問過他們是否有修清淨道論。他們的出家人都要學習 原始巴利文經典,他們說跟斯里蘭卡文有點接近所以學習對他們來說不會太難。 請 問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論?為何不學習佛陀教導的佛法而要學習大論師或大思想家的論。不是很奇怪嗎?難道佛陀所教的佛法不夠完整,我們還需要引用什麼什麼大禪 修者,大論師,大思想家的著作來補充嗎?就跟讀心理學或哲學一樣,每個著名的學者都有自己的學術見解,但到頭來都沒答案,問題都不能解決。真不了解!好像 我們讀書時候,書本很厚,但每年都出版新書,都加了一些誰誰誰的見解,什麼什麼新事故事件。。。最後書本越加越厚,現在的小孩子更可憐了。。。佛法又不是 要跟潮流跑。。。 有位馬來西亞的長老比丘,還有空海法師都這樣開示過:河流的河水到了下流就污濁了,我們需要乾淨的水源就要從源頭去取。請問您的看法如何?謝謝!】
【您說『例如常常有人想要把打坐中的生滅意識心修成不生不滅的涅槃心;請問,這樣子的顛倒見,眾生之苦可以滅除嗎?』-這句話要去掉吧?!要不然會引起口水戰啊!】
這 一段話是古今許多修行人下墮的主要原因,如果去掉這段話,說了這麼也等於白說,如果說如實語,怕會得罪人,或引來論戰,引來許多紛爭,那就學我一樣,保持 沉默就好,視而不見。畢竟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分身乏術,無法逐一破斥以救渡之。那位論主,我看了他的一些言論,覺得他有很沉重的「包袱」難以 去除。別人叫他少用概念性的用詞,而應多用佛法中標準用詞作為交流,可是他聽不進去。一直探究圍繞在「為什為你要決定喝咖啡不喝茶」之類的起心動念;他以為只要不斷的去探究念頭的起源,就以為這叫做修行、參禪、邁向解脫趣入涅槃之路,其實他們這正是邁向「走火入魔」的歧路。 即便他能探究起心動念,知道為何起了不好的情緒-喜、怒、哀、樂,或生起了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心所,但這都無助於彼等斷除「一念無明」之「見惑(見一處住地煩惱)」,也無法證得初果須陀洹。何以故?因 為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或察覺自己的「思惑」所相應的情緒煩惱是如何生起,甚至伏住了煩惱現行,這都無助於少分解脫於「分段生死」的輪迴;要知道「思 惑」所相應的煩惱是「鈍使」是「修所斷煩惱」,而「見惑」是屬於「利使」是「見所斷煩惱」,兩者性質截然不同,所斷之先後次序也不相同;可是末法時期,許 多大妄語的愚癡邪師,不知見惑與思惑的內涵,不知「打結」(無明繫縛)的過程,自然就不會知道如何「解結」的次第,因此顛倒了解脫道的修學次第,盡落在伏 除「思惑」上面,以伏除思惑煩惱,作為追求開悟明心或取證初果須陀洹之目標。
又問:【請問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論?為何不學習佛陀教導的佛法而要學習大論師或大思想家的論。不是很奇怪嗎?難道佛陀所教的佛法不夠完整,我們還需要引用什麼什麼大禪修者,大論師,大思想家的著作來補充嗎?】
KC敬答:
北 傳阿含系的阿毘達磨論典裡面的名相名詞,可以令修行人彼此之間相互溝通,他裡面有很深入的知見可以學習。我們不能因為阿毘達磨只是論不是佛陀的經典,就小 看了論典。論有論的功能,只要是這部論沒有錯謬,論就有指導學人對於難懂的經文發揮了功效。否則一切讀佛經的人多如牛毛,可是有誰證初果呢?又例如泰國上 座部佛教主張讀阿含經典而不讀論典,可是為什泰國的行者大都不知道「三法印」呢?既不知三法印,又怎麼能知道「涅槃寂靜法印」呢?即不知三法印,殊不知那 些自稱阿羅漢的比丘是怎麼證得?
|
Home » » 評論南傳佛教上座部及印順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