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修密宗 2女生遭性侵

 

 

修密宗 2女生遭性侵

指老師藉詞雙修淫辱

 

 

 
 

【突發中心專案組╱調查報導】兩名雙十年華的女大學生,在親友介紹下向一名自稱修習「東密」的七旬密宗老師學習佛法,未料竟被要求「雙修消業障」,過程中遭強吻、以手指插入下體性侵害。女大學生事後鼓起勇氣向勵馨基金會求助,才揭發這名宗教之狼,性侵害防治中心已介入調查此案。

A小姐想起遭強吻的過程,情緒十分激動。

宗教敗類

《蘋果》記者實地前往這名密宗老師位於台南市的道場,發現仍有信徒上門學佛,不過他否認曾要求女信徒雙修,「我只是引述佛經上的句典來替信徒解惑,我也不懂得什麼是雙修!」 
在北市就讀某大學二年級的A小姐說,近幾年因深受「陰陽眼」之苦,兩年前透過親友介紹,跟著密宗老師修習佛法,沒想到老師竟對她及一名女同學B,假「雙修」之名逞淫慾。 

 

單獨留兩女逞淫慾

A小姐說,年初老師要一名師姊將她與B同學留下並故作神秘地說:「妳們兩人前世的業障太重,我要傳給妳們東密不外傳的『雙修』才能解決!」接著他說:「妳們兩人的業障都集中在下半身,單只念咒、打坐是消除不了的!」
A小姐回憶,老師先要求B同學隨他進房,但B同學從房裡出來卻臉色怪異。待她進房後,先依老師要求閉眼、念咒、打坐,「放空自己,想像身體不是自己的!」未料此時老師卻突然貼近她,猛力將她一抱,接著就硬壓住強吻。
她嚇得奮力掙脫,但對方卻說:「作一、兩次沒有效果,下次還要再繼續,如果妳的業障太重,就得性器官對性器官!而且記得修習這種法不可對外人講!」她驚惶逃出,從此不敢再去道場,而B同學不但被老師強吻,之後還曾兩度被老師以手指插入下體性侵。 

仍有女信徒續雙修

A小姐氣憤地說:「他根本就是藉機『斂色』!」脫離魔掌後,她更體悟宗教的意義,儘管眾多師兄師姊希望息事寧人,但她說:「我想正道絕對不會要人去做違背良心、公理的事,我不希望有人再受害!」
密宗老師坦承,每月至少會到台北縣一位師姊住處(即A小姐遭強吻之處)講經一次,「因為學生太多,不一定會待在台南。」記者調查,他平日雖未收學費,但辦法會時仍會收取善男信女的供養紅包。
據A小姐表示,這名老師的信徒有三十名以上,但性侵事件發生後,部分信徒已棄他而去。不過仍有許多人對他深信不疑,部分女信徒甚至繼續「雙修」,其中不乏已嫁作人婦者。
律師吳信穎表示,密宗老師若真的以手指插入B小姐下體,已觸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強制性交罪,依法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對A小姐的強吻行為,也已觸犯第二百二十四條強制猥褻罪,依法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略)


密宗老師歛色示意圖

1.密宗老師講課後留下兩名女大學生,恐嚇兩人業障深重,且集中在下半身,要練雙修才能解厄。 


2.老師接連將大學生帶入房間,叫其閉眼放空思緒,想像「身體不是自己的」,卻突然撲上前抱住女學生強吻。 

近年宗教斂色事件簿

2004/06
中華萬流歸宗諾亞真愛宗教協會,被《蘋果》踢爆自以高價賣加持品斂財,自稱是聖母瑪利亞的協會負責人馮梅卿,還將男女會眾亂「配對」共修。
2004/02
台北市一名自稱修練過密宗的男導遊,藉口替未滿十六歲的表妹「去霉補氣」,佯稱補氣必須透過身體交合,將表妹強姦得逞。
2003/07
成功大學副學務長蔡長鈞被《壹週刊》踢爆,藉宗教團體「一貫道」點傳師之名,謊騙女性自己未婚、發展婚外情,並把學校研究室當做偷情之地。
2003/01
在南部佛教界頗具名氣的地清法師被《壹週刊》踢爆,多次侵犯女信徒,且用「假舍利子」、「假畫作」詐財。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41129/141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