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認識真正善知識-蕭平實老師 |
釋第七住位「般若正觀現前」及「常住不退」(ver.2) |
釋第七住位般若正觀現前及常住不退 正覺電子報第98期--般若信箱答覆:【明心開悟屬菩薩五十二修行階位的七住位,在七住位之前須完成前面十個信位以及六個住位;此中菩薩的每一個位階,皆有其應完成的德業與應斷之障礙,亦即每一個位階的修證,都各有其實質的經歷與內涵。】
網友妙吉祥大德對於刋載於論壇的電子報-般若信箱的內容產生懷疑提問如下:
【明心開悟屬菩薩五十二修行階位的七住位??後學好像從來沒看過佛經有這樣的開釋,也許在下佛經讀的還不夠多,能不能請樓主師兄幫忙舉證一下?謝謝!!】
正覺師兄答覆如下: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3 賢聖學觀品〉: 「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 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 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
妙吉祥大德復問:
【請問,如果這段經文是講明心開悟,那麼,正觀現在前。是六住的證量。怎麼會將明心開悟判定在七住位呢?】
正覺師兄回覆如下:
【大德看經時請看前後文:「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欲知更多內容說明,請點擊以下網頁即知。 http://www.lamatruth.com/fanti/?type=detail&id=1528】
妙吉祥大德續問如下:
【謝謝師兄指導!但是有幾點疑問還是未決!小弟試著前後具體詳細翻譯後再向師兄討教: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 這一段講的很清楚,正觀現在前是菩薩在一住乃至六住,修般若波羅密時所證...
『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這一段則是說,『菩薩六住正觀現前以後,需要諸佛菩薩善知識之護持,才得以繼續進入第七住,六住以前所修之般若觀行有進有退,要到第七住菩薩『般若正觀』功夫才能有所穩定而長住不退。
疑問一、以上經文確實講從第一住乃至六住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就可以獲得『般若正觀現前』,但都有進退,必須在諸佛之護持下進入第七住『般若正觀』才能長住不退.. 疑問二、若說『七住菩薩果位才明心開悟』顯然有與佛經開示內容相違背之嫌.. 疑問三、整段經文好像也沒有講到與禪宗『明心開悟』有關之情事..
敬請指教 妙吉祥 合什】
(版註:以上的經文註解及疑問皆源自妙吉祥個人的觀點)
正覺師兄回覆如下: 敬答妙吉祥大德:
如果沒有實際經歷過這些修行階段,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經文的背後意思,很容易造成誤解。不過這是初學佛人在所難免的,您也不用太在意。
經文中是說這個人當時從中「初住位」開始修到「第六住位」時,也就是修學外門的「般若波羅蜜」。因為此人在前面已經修集了第五住「禪定波羅蜜」,於是藉助禪定波羅蜜的定力,開始去作般若的觀行,這個屬於大乘般若的觀行,亦涵蓋解脫道的斷我見證初果,以及佛菩提道的明心開悟的觀行,也就是「界差別觀」的觀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虛妄本質,以及建立大乘般若知見,有了「相似般若」後,再進入禪宗參禪法門的薰習及觀行。
如是行者在第六住位開始修行,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觀行完成,沒有參究成功,也就是沒有斷我見證得菩薩初果,亦無參究到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那他就要一直安住在第六住位中繼續努力修行,而無法得到般若「正觀現在前」。然而一旦般若正觀現在前時,那就得入第七住位,成為「位不退」的菩薩,但這個位不退的菩薩也要大善知識的攝受,才能真正的於第七住位不退如經所云:「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這個般若「正觀現在前」的意思又叫做「般若現觀」,也就是般若的現前觀察,是純屬於現量境界的現觀,由於破除了「無始無明」親證第八識實相心的功德,而能如實現前觀察真心與妄心的運作,如是令意識心出生般若的智慧--「根本無分別智」及「後得無分別智」。
因此親證第八識的實相心後,才能出生般若智慧方能稱之為「般若正觀現在前」;然而在未證第八識以前,因為沒有般若智慧的發起,亦無能現觀真心與妄心的運作,也沒有大乘「無生忍」以及「無生智」的功德故,不能稱初住位到六住位的菩薩為「般若正觀現在前」,否則既有大妄語的過失,應該要小心謹慎佛門中的判果。
所以您所謂的「第一住乃至六住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就可以獲得『般若正觀現前』」這是一種誤會。因為第一住到第五住的修行並非是「般若波羅蜜」,只有進入第六住位才是修學「般若波羅蜜」的開始,六住以前無般若波羅蜜可修,遑論有「般若正觀現前」可以獲得?但是初入第六住位者,仍然只是在外門「薰習」的般若波羅蜜,而非內門已「證果位」的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第六住位是尚在「因位」的「般若波羅蜜」,而非「果位」的般若波羅蜜,否則若「倒果為因」或「因中說果」者,難脫大妄語之嫌。
疑問二、若說『七住菩薩果位才明心開悟』顯然有與佛經開示內容相違背之嫌..
至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如果明白了第一個問題後,就會知道能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的緣故,而能進入到「第七住位常住不退」,這是證悟之後能否常住在第七住位而不退轉的重要關鍵。因為五濁惡世的惡知識惡因緣多,如果沒有依止一位真正的大善知識學法,以破除自己證悟之後的其它邪見無明,以及降伏諸煩惱現行者,終究會退轉於第七住位,而這退轉並非是從七住位退回至第六住位,而是一瀉千里,從雲端掉到谷底。因為誹謗正法的緣故,對於無生之法不能安忍,而任意誹謗。就像經中所說的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往世因為遇到惡因緣、惡知識,退失所悟境界而退至凡夫位中,在外道法中長達十劫,作大邪見,無惡不造。一直要等到釋迦牟尼佛出世,舍利弗才有證悟的因緣。
由以是故,楞嚴經云:「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吾人在五濁惡世學佛修行,遇到假善知識假冒真善知識,此乃人間之常態,也唯有遇到假善知識,才能體會到真善知識的可貴。《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云:
「菩提妙果不難成 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 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 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 如法修證為第四 十方一切大聖主 修是四法證菩提」
疑問三、整段經文好像也沒有講到與禪宗『明心開悟』有關之情事..
敬答:您的問題牽扯到判教的問題,而且把問題擴大到另外一個層面上,這個需要有很高的證量及許多的時間精神才能對您解釋得很詳細,末學無智無德,故無能回覆您的所有疑慮。若以上回覆引用到諸多佛法名相及令汝感到陌生法義,不慎讓您憑添許多疑惑不解者,建議您就近到正覺講堂報名禪淨班的課程,建立完整的佛法知見後,相信以您的才華智慧,一切疑雲皆能盡釋。
妙吉祥再次回覆如下: 讚嘆正覺會師兄的熱心指導...但是,佛經的開示很清楚:
回覆妙吉祥大德: |
Home » » 認識真正善知識-蕭平實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