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殘暴的偽藏傳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殺人證據 |
達賴轄桑披寺兩度活剝清廷要員,三品官施文明被制成人皮鼓 |
(圖示:殺氣騰騰——1989年拉薩騷亂中喇嘛持槍。依照佛門戒律, 在家人尚不得蓄刀杖等殺人器具,何況自詡為出家的喇嘛!)
光緒年間,定鄉(今鄉城縣)桑披寺大喇嘛,操縱民眾,抗差劫台,不受裡塘管束...... 四川總督派施文明前往剿撫,行至火竹卡,因寡不敵眾被俘,桑披寺將施文明活剝,人皮制作成寺廟法器(鼓)。
——引自:《理塘縣志》,四川省理塘縣志編篡委員會編纂
清初桑披寺獲達賴喇嘛扶持崛起 清初鄉城縣教派林立,格魯派的南那崗寺是小寺,主持若·崩松本洛不忿被其他教派欺壓,赴西藏向格魯派領袖第五世達賴喇嘛告狀。達賴遣蒙古軍官吉布康珠(版按:請注意,達賴派出的不是主管政務的文官,而是武官!寺院的改革為何要動用武官,頗耐人尋味。)到鄉城整改寺院。吉布康珠武斷將碩曲河流域諸教派共108座寺廟統一改奉格魯派,在原屬噶舉派的甲夏寺原址興建桑披寺(1669年),由桑披寺統率當地格魯派。1811年,桑披寺主持兼赤江活佛絳曲群培出任第九世達賴喇嘛的經師,1815年登第六十九任甘丹赤巴法座,桑披寺聲威大振,鄉城縣也因此聞名。 (圖示:1989年拉薩騷亂中喇嘛肆意破壞路邊店家,打砸搶。 當達賴領導的喇嘛群體再也無法作為上層階級魚肉百姓, 心中憤恨何時可平?佛門以修心為要,可他們有嗎?)
桑披寺歷來魚肉鄉民,在藏地惡名昭彰 在1906年趙爾豐設鄉城縣之前,桑披寺直轄鄉城900戶之中的300戶,除寺廟直轄的田產不納稅之外,更主管納糧稅務,桑披寺歷年常有因抗拒官府干涉鄉城和理塘事務,而發生違抗差糧、戕害官吏事件。 鄉城縣桑披寺是理塘縣長青春科爾寺的屬寺,1891年桑披寺就曾越界至理塘縣徵糧,由此兩寺多次械鬥,百姓死傷。其後桑披寺越界尋得瞻對藏官保護,公然不奉長青春科爾寺節制。
(版按:距離趙爾豐平定桑披寺三年而已,桑披寺依然死性不改,繼續做禍亂之根。達賴喇嘛是如何教導他的徒眾的,可想而知!)
(圖示:1989年拉薩騷亂中喇嘛破壞停在路邊的車子,唯恐天下不亂。)
《锡良与清末新政 》 锡良认为,川、藏号为毗连,相距六千余里,形势之足以控藏而固川者,厥惟巴、里两塘。而巴塘距边千数百里,非先经营里塘,声势必致隔绝。然而,里塘地方自归藏属以后,当地边员、戍兵形同虚设,“坐视凶僧、悍匪之鸦张”,以致当地诸番“只知有藏、卫,不知有国家,而藏番亦遂夜郎自大,顽梗于先,专擅于后,上烦朝廷西顾之劳”。因此要增强对当地的管辖,“必先清肘腋之患,始可作远图之计”。他所谓肘腋之患是里塘所属乡城地方之桑披岭寺喇嘛。该寺有喇嘛数千人,在堪布普中乍娃领导下,恃众逞凶,挟制邻近番夷,先是抗纳夷赋,继则迁怒焚杀纳赋之夷村,并袭杀里塘僧众。 清廷虽曾于光绪二十三年派兵进行围剿,但为该寺所击败。该寺异常凶残,先是将守备李朝福父子三人肢解,后来又将俘获之游击施文明杀害并剥皮实草,置于寺中,宣示其威。清廷因外患方亟,无力西顾,故对其采取羁縻政策,以致其势愈张。除了不纳年赋外,该寺僧众还多次威胁不允清廷在里塘通往西藏的大道上设站供差,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清政府的统治。到了此次巴塘战役时,该寺又与巴塘寺僧遥为呼应,首先撤去供应站,在知道清军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将该境常年运祟里塘之粮食,全部遏祟。与此同时,该寺喇嘛还声称要防备清军,紧急建造大炮,阻断道路,深挖坑道,做好作战准备。 当时赵尔丰鉴于巴塘尚未肃清,故对该寺采取怀柔政策,派员前往劝谕,但该寺不为所动。随着巴塘战事的结束,该寺喇嘛有了危机感,胁迫邻近之稻坝、火珠尔村入伙,并强行将两村的财粟掳运入寺。由于该寺处于巴塘、里塘中间地带,皆八站之遥,山路极险且复杂,加上该寺有喇嘛数千人,寺墙以大石垒筑,其高相当于城垣,并且内外层密布炮楼多座,因此有人认为不宜轻主用兵。锡良认为,该寺僧所为乃公然叛逆之行为,“舍此弗诛,边事固不堪问,巴、里两塘亦将终非我有”。于是,他饬令赵尔丰会同已革广西补用道钱锡宝率军前往讨伐。赵尔丰由巴塘派营分路进攻,钱锡宝则由里塘中渡进军,共分为六路。当时雪深草枯,乌拉不能用,清军不得不自带粮食冒雪前行,在距该寺二三站地方,遇到伏击袭营,经痛击获胜,转战而前。双方又在地势最险之马格喇山进行大战,清军经力战获胜,乘势击毁炮碉三十余座,对桑披寺进行围攻。 鉴于该地山径复杂,处处可通,距离云南仅数十里。为防止该寺喇嘛逃跑并且断绝其后援,锡良致电云贵总督丁振铎,要求云南方面严防边境。然而,该寺四面环山,依山麓而建,寺外筑石城二重,中实以土,坚固异常,用三磅炮连击亦不能少动。附城错列坚碉十余座,后山石碉守之尤严,加上四周碉楼栉比鳞次,异常繁多。清军久攻不下,只得将其围困。 而该寺因早有准备,粮食储备丰富,因此退缩寺中,并昼夜迭出攻袭,“数月以来,几于无日不战,无战不恶”,虽经击退,但清军亦难有进展,反而有所损失。赵尔丰认为“此非可以力取”,要求各营分守要隘,稳扎稳打,并表示要饬造攻具,亲赴前线。对此,锡良表示同意稳扎严备,并建议采取“断其汲道”的方式,实现突破。于是,赵尔丰到达该地后积极寻找水道,查知“其取水,暗掘地道,引入寺内,源源不绝,而河流甚长,无从得其引水之处”。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水道在寺院后山,双方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昼夜之力,清军将这一水道堵掘。但由于桑披寺粮食和水都储备充足,清军围困数月之久,仍难以攻破。 此时,清军出现粮食困难,只能以苞米牛皮煮草而食。到了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断水颇久的桑披寺方才开始缺水,作书缱城往求外援,其余喇嘛决定在该月十八日夜间开城杀出。该书为清军所得并译出,到了十八日,堪布普中乍娃以无水难支,欲率众冲出,旋被击伤后自杀,清军遂进行猛攻,枪毙数百名,生擒百余名,最终攻克该寺。赵对俘虏逐一讯供,查明多为胁从,仅戮凶恶者三四人,余均准其投诚释放,诸番皆降,乡城乃定。
连振斌著,锡良与清末新政,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04,第79页 版按: 始自元朝,明朝和清朝皇室及王公貴族對於喇嘛和喇嘛教是極其尊崇的,元朝即立法規定,凡有用手去指喇嘛的,直接剁手指,清朝雍正自身同時又想當喇嘛教的法王,對喇嘛教更加重視。然而喇嘛們並未對清廷感恩戴德,尤其格魯派黃教桑披寺的喇嘛,在李朝富(正五品官員)父子秉著和談的原則來談時,便設計捕獲他們父子三人,使其受剝皮酷刑慘死,與悍匪無異!大官施文明(從三品)更是被制成人皮鼓,還要囂張地懸掛在寺院並擊打。就算如此,清廷依然忍讓著,引文:「清庭兵力不隸,僅要求桑披寺呈交「受撫具結」(承認受清庭撫率的保證書),草草了事,助長了普仲扎娃的氣焰。」直到1905年駐藏大臣鳳全(二品或一品大員,視其是否被兼授其他官銜而定)等被喇嘛和土司等上層謀害而全軍覆沒,清廷才派出強勢作風的忠臣趙爾豐率兵剿平桑披寺之匪類。 讀史以鑒今。當喇嘛成了悍匪,當喇嘛教邪性的教義偽裝成佛法而不被改變,台面下永遠有一股暗流在湧動,不知何時會掀起驚濤駭浪。 (圖示: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率隨從由喜馬拉雅山逃亡印度期間留影。 號稱慈悲的出家人,隨從卻皆荷槍實彈。信徒為其辯稱偽裝成軍人方便逃脫, 戰亂之下,軍人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要偽裝也是裝作平民和難民。 佛法是修心的,喇嘛和悍匪之間的差異,只在變換那身衣服而已。 他們心性的凶殘超乎常人想像。)
巴塘事件,亦稱鳳全事件 為了處理川藏問題,清廷於光緒三十年(1904)任命四川候補道鳳全為駐藏幫辦大臣。鳳全率衛隊50余人出關,抵達巴塘。他深以當地喇嘛勢力強盛為慮,「欲限制之」 。於是,奏請三事:「一、收回三瞻,以固藩籬;二、暫禁喇嘛剃度二十年,大寺留五百人,中寺三百人,小寺百人,余勒還俗,俾滋長養;三、廣開屯墾,改土歸流。」 鳳全的三項舉措,據當時川邊的時局,勢在必行。......西藏上層統治集團和川邊土司、喇嘛對鳳全極為不滿,暗中策劃倒鳳之策。他們一面投書四川督署,告鳳全的狀;一面利用藏民對清朝統治者和外國傳教士的不滿情緒,進行煽動,制造事端。 光緒三十一年二月(1905年3月),有藏民焚燒墾場。其後,數千藏民、土兵及喇嘛手持武器,圍攻鳳全駐地,驅逐鳳全及其衛隊,擊殺巴塘都司吳以忠;並焚毀法國教堂三處,殺死法國司鐸牧守仁和蘇烈。鳳全先遁入土司寨中,一籌莫展。土司羅進寶等以安全為由,力促鳳全回爐興兵重來鎮壓。當鳳全出走行至距巴塘20裡的鸚哥嘴時,早就埋伏在那裡的藏民、土兵突然發起攻擊,鳳全及其隨行官兵50余人一並殞命。是為「巴塘事件」 ,亦稱「鳳全事件」 。(版按:原文作者妄謂鳳全操之過急,實為作者不了解黃教格魯派和喇嘛教的本質與歷史淵源。黃教喇嘛從達賴五世時就已展現出其極為凶殘的悍匪本性,聯合政治勢力,打殺覺囊派首領多羅那他和信眾,死傷無數。國之將亡之時,何來時間、人力,對喇嘛施以緩治之法?!) ——賈大泉,陳世松主編,四川通史 卷6 清,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03,第363頁
——周寶文譯注,民國《梨樹縣志》譯注,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10,第185頁
趙爾豐(1845—1911),字季和,漢軍正藍旗人,他的父親趙文穎曾經擔任過山東泰安府知府,他兄弟四人中大哥爾震、二哥爾巽和四弟爾莘都是進士出身,唯獨他通過納捐進入仕途。他到山西任知縣,得山西巡撫錫良賞識,後來錫良調任河道總督、河南巡撫、熱河都統,趙爾豐奉調隨同。光緒二十九年(1903),錫良又調任四川總督,趙爾豐隨同到四川,授為建昌道,兩年後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在巴塘附近的鸚哥嘴被當地土司和民眾殺死,時稱巴塘之變。這一事件發生後,趙爾豐奉命率軍鎮壓,隨後被任命為爐邊善後督辦,接著又平定了裡塘土司四郎占兌勾結桑披寺喇嘛的變亂,攻克鄉城。光緒三十二年(1906),他被任命為川滇邊務大臣,三十三年正月受命護理四川總督兼川滇邊務大臣,三十四年(1908)二月又被任命為駐藏辦事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宣統元年(1909)才免除其駐藏大臣職務,專管川邊事務、“聲援”西藏。趙爾豐出任邊務大臣之後,在巴塘、裡塘等地實行了更大規模的改土歸流。 ——孫宏年著,中國西南邊疆的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07,第146頁 剿平桑披寺悍匪喇嘛的趙爾豐最有發言權
——許建英著,中國西藏的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10,第156頁
爾豐叩。沁 (《清宣統朝外交史料》卷一三) ——張羽新編著,清朝治藏典章研究 中,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12,第546頁
宣統二年(1910年)正月十六日
電報手稿出自:
|
Home » » 殘暴的偽藏傳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殺人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