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釋第七住位「般若正觀現前」及「常住不退」(ver.2)

 

釋第七住位般若正觀現前及常住不退

正覺電子報第98--般若信箱答覆:【明心開悟屬菩薩五十二修行階位的七住位,在七住位之前須完成前面十個信位以及六個住位;此中菩薩的每一個位階,皆有其應完成的德業與應斷之障礙,亦即每一個位階的修證,都各有其實質的經歷與內涵。】

 

 

 

網友妙吉祥大德對於刋載於論壇的電子報-般若信箱的內容產生懷疑提問如下:

 

【明心開悟屬菩薩五十二修行階位的七住位??後學好像從來沒看過佛經有這樣的開釋,也許在下佛經讀的還不夠多,能不能請樓主師兄幫忙舉證一下?謝謝!!】

 

正覺師兄答覆如下: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3 賢聖學觀品〉:

「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

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

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

 

妙吉祥大德:

 

【請問,如果這段經文是講明心開悟,那麼,正觀現在前。是六住的證量。怎麼會將明心開悟判定在七住位呢?】

 

 

正覺師兄回覆如下:

 

【大德看經時請看前後文:「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欲知更多內容說明,請點擊以下網頁即知。

http://www.lamatruth.com/fanti/?type=detail&id=1528

 

 

 

妙吉祥大德續問如下:

 

【謝謝師兄指導!但是有幾點疑問還是未決!小弟試著前後具體詳細翻譯後再向師兄討教: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

這一段講的很清楚,正觀現在前是菩薩在一住乃至六住,修般若波羅密時所證...

 

『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這一段則是說,『菩薩六住正觀現前以後,需要諸佛菩薩善知識之護持,才得以繼續進入第七住,六住以前所修之般若觀行有進有退,要到第七住菩薩『般若正觀』功夫才能有所穩定而長住不退。

 

疑問一、以上經文確實講從第一住乃至六住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就可以獲得『般若正觀現前』,但都有進退,必須在諸佛之護持下進入第七住『般若正觀』才能長住不退..

疑問二、若說『七住菩薩果位才明心開悟』顯然有與佛經開示內容相違背之嫌..

疑問三、整段經文好像也沒有講到與禪宗『明心開悟』有關之情事..

 

敬請指教 妙吉祥 合什】

 

註:以上的經文註解及疑問皆源自妙吉祥個人的觀點)

 

 

正覺師兄回覆如下:

敬答妙吉祥大德:

 

   如果沒有實際經歷過這些修行階段,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經文的背後意思,很容易造成誤解。不過這是初學佛人在所難免的,您也不用太在意。

 

 經文中是說這個人當時從中「初住位」開始修到「第六住位」時,也就是修學外門的「般若波羅蜜」。因為此人在前面已經修集了第五住「禪定波羅蜜」,於是藉助禪定波羅蜜的定力,開始去作般若的觀行,這個屬於大乘般若的觀行,亦涵蓋解脫道的斷我見證初果,以及佛菩提道的明心開悟的觀行,也就是「界差別觀」的觀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虛妄本質,以及建立大乘般若知見,有了「相似般若」後,再進入禪宗參禪法門的薰習及觀行。

 

  如是行者在第六住位開始修行,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觀行完成,沒有參究成功,也就是沒有斷我見證得菩薩初果,亦無參究到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那他就要一直安住在第六住位中繼續努力修行,而無法得到般若「正觀現在前」。然而一旦般若正觀現在前時,那就得入第七住位,成為「位不退」的菩薩,但這個位不退的菩薩也要大善知識的攝受,才能真正的於第七住位不退如經所云:「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這個般若「正觀現在前」的意思又叫做「般若現觀」,也就是般若的現前觀察,是純屬於現量境界的現觀,由於破除了「無始無明」親證第八識實相心的功德,而能如實現前觀察真心與妄心的運作,如是令意識心出生般若的智慧--「根本無分別智」及「後得無分別智」。

 

因此親證第八識的實相心後,才能出生般若智慧方能稱之為「般若正觀現在前」;然而在未證第八識以前,因為沒有般若智慧的發起,亦無能現觀真心與妄心的運作,也沒有大乘「無生忍」以及「無生智」的功德故,不能稱初住位到六住位的菩薩為「般若正觀現在前」,否則既有大妄語的過失,應該要小心謹慎佛門中的判果。

 

所以您所謂的「第一住乃至六住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就可以獲得『般若正觀現前』」這是一種誤會。因為第一住到第五住的修行並非是「般若波羅蜜」,只有進入第六住位才是修學「般若波羅蜜」的開始,六住以前無般若波羅蜜可修,遑論有「般若正觀現前」可以獲得?但是初入第六住位者,仍然只是在外門「薰習」的般若波羅蜜,而非內門已「證果位」的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第六住位是尚在「因位」的「般若波羅蜜」,而非「果位」的般若波羅蜜,否則若「倒果為因」或「因中說果」者,難脫大妄語之嫌。

 

疑問二、若說『七住菩薩果位才明心開悟』顯然有與佛經開示內容相違背之嫌..

 

至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如果明白了第一個問題後,就會知道能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的緣故,而能進入到「第七住位常住不退」,這是證悟之後能否常住在第七住位而不退轉的重要關鍵。因為五濁惡世的惡知識惡因緣多,如果沒有依止一位真正的大善知識學法,以破除自己證悟之後的其它邪見無明,以及降伏諸煩惱現行者,終究會退轉於第七住位,而這退轉並非是從七住位退回至第六住位,而是一瀉千里,從雲端掉到谷底。因為誹謗正法的緣故,對於無生之法不能安忍,而任意誹謗。就像經中所說的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往世因為遇到惡因緣、惡知識,退失所悟境界而退至凡夫位中,在外道法中長達十劫,作大邪見,無惡不造。一直要等到釋迦牟尼佛出世,舍利弗才有證悟的因緣。

 

由以是故,楞嚴經云:「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吾人在五濁惡世學佛修行,遇到假善知識假冒真善知識,此乃人間之常態,也唯有遇到假善知識,才能體會到真善知識的可貴。《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云:

 

「菩提妙果不難成  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  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  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  如法修證為第四

 十方一切大聖主  修是四法證菩提」

 

疑問三、整段經文好像也沒有講到與禪宗『明心開悟』有關之情事..

 

敬答:您的問題牽扯到判教的問題,而且把問題擴大到另外一個層面上,這個需要有很高的證量及許多的時間精神才能對您解釋得很詳細,末學無智無德,故無能回覆您的所有疑慮。若以上回覆引用到諸多佛法名相及令汝感到陌生法義,不慎讓您憑添許多疑惑不解者,建議您就近到正覺講堂報名禪淨班的課程,建立完整的佛法知見後,相信以您的才華智慧,一切疑雲皆能盡釋。

 

妙吉祥再次回覆如下:

讚嘆正覺會師兄的熱心指導...但是,佛經的開示很清楚: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
這一段講的很清楚,正觀現在前是菩薩在一住乃至六住,修般若波羅密時所證...

而師兄卻說:『所以您所謂的第一住乃至六住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就可以獲得『般若正觀現前』」這是一種誤會。因為第一住到第五住的修行並非是「般若波羅蜜」,只有進入第六住位才是修學「般若波羅蜜」的開始,六住以前無般若波羅蜜可修,遑論有「般若正觀現前」可以獲得?但是初入第六住位者,仍然只是在外門「薰習」的般若波羅蜜,而非內門已「證果位」的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第六住位是尚在「因位」的「般若波羅蜜」,而非「果位」的般若波羅蜜,否則若「倒果為因」或「因中說果」者,難脫大妄語之嫌。』

現在問題是:
依據佛經原文很清楚毫無淆訛:『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小弟也只如實舉岀經證。

而師兄所持論見是:『這是一種誤會。因為第一住到第五住的修行並非是「般若波羅蜜」,只有進入第六住位才是修學「般若波羅蜜」的開始,六住以前無般若波羅蜜可修,遑論有「般若正觀現前」可以獲得?』

顯然師兄是對此段佛經開釋之文字內容不予認同。但後學若取師兄的意見為正確?那麼就勢必要違囿佛經白紙黑字了...
佛教有『說法者離經一字即是魔說』如今師兄高見與佛經文字法義卻是大相逕庭,所以小弟這第一個疑還是未決...
妙吉祥 合什

 

 

 

回覆妙吉祥大德:

末學已經如實回覆於汝,認同與否,隨順汝意,不必強求。然經典言簡意賅,復加學人無始無明未破故,若無真大善知識攝受,容易受到佛學院之邪師邪見所誤。大藏經中之論典及佛學辭典中,亦有不少凡夫僧判教與判果之錯會,造成今時之學生亦受牽連誤導。建議妙吉祥大德另行尋覓真正「大善知識」求教此疑,方能免於余等無智無德之輩所延誤。


佛法之三種不退,諸宗說法不同,以您的觀點是站在「天台宗」的立場而堅持主張別教之初住至第七住為「位不退」,為獲得「般若正觀現在前」。然事實上,天台宗的創教祖師智者「大師」非是真實證悟之人,其所判教與判果之說,錯謬不少,僅能供參考,不應輕易信受乎。


另據吉藏之法華義疏卷一供您參考,即可知佛門之中對於三不退皆有異說:


(
)十住位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稱位不退;十地之中,第七地菩薩所作之修行不再退轉,稱行不退;第八地以上之菩薩入無功用道,自然進道而不動念,稱念不退。


(
)外凡六心稱為位退,七心以上稱位不退,餘二者如同前釋。


(
)習種性,稱位不退;道種性,解行純熟,稱行不退;初地以上得無生忍,不復生心動念,稱念不退。


(
)十信十住是信不退,十行是位不退,十迴向是行不退,十地是念不退。三不退若加上處不退,即為四不退。


以上討論交流到此為止。也非常感謝您的不吝指教,讓末學受益匪淺。


阿彌陀佛!